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九篇】

|励志故事

阅读后的感觉是指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文章、几句名言和一首音乐,然后将这种感觉和启示写进一篇文章,称为阅读后的感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的文章9篇 ,欢迎品鉴!

【篇一】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

  精彩的中国需要精彩的讲述。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寿君向全系统党员推荐了《习近平讲故事》一书。在推荐语中,他强调,希望全体党员通过阅读此书,领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道路”,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决心,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核故事,为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汲取力量,为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建成国际一流核工业集团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于2017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收入109则故事,分为对内篇和对外篇。对内篇包括廉政、品格、励志、治理等;对外篇侧重于人民友好、国家交往、文化融通、历史情感等。每则故事在引用原文之外,还配有“延伸阅读”,用以丰富故事细节,还原故事语境,让读者更好地体悟故事背后的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修身为人之道。好读易懂、言约旨深,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通俗读本、生动教材。

  据了解,本次学习是中核集团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要求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系统内开展的第八届读书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

【篇二】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

  守初心,这个初心是什么?在2016年7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提初心,并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八个方面要求。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仰,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
  自20**年告别工作10年的**银行,入职到******一年有余,对我个人而言,是人生的一次选择和调整。辗转流年,浮生若梦,一切仿佛回到起点,从头再来。这一年多经历着告别、相聚、感动、努力和收获,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让我重新审视人生定位和职业规划,凭借积攒多年的工作经验迅速适应新岗位,融入新团队。*******工作是公司一项创新性的业务,肩负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光荣使命,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是****最年轻的业务部门,在各***都是与**部门合署办公,无论是兼职还是专职,已有了一个队伍的雏形。一年多来,****创新了一些合作模式,编写了一些管理制度,丰富了一些产品种类,积累了一些项目经验,但相较全国系统还很落后,全省系统队伍建设的质量、专业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记得*****曾说过“从事*****工作的领导和员工的胸怀和情怀,是远远超出我们其他行业主体员工的,如果没有这种大情怀,就干不好这项工作。”也记得推进项目受阻时,部门领导教诲的不能因噎废食,保持初心。更记得公司推广学习的《这是我们的船》和《这是你的船》著作中强调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的主人翁精神。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初心不改,使命在肩。
  初心和使命,承载着我们党初创时的希冀与信念、责任与担当。“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篇三】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

  方志敏在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干净担当。今天,回顾方志敏的一生,学习方志敏的优秀品格,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担当意识,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对党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方志敏以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生动诠释了忠诚的内涵、谱写了忠诚的壮歌。方志敏对理想信念坚定执着,是马克思主义的笃诚信仰者。加入中国共产党,方志敏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啊!从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在革命斗争中,他始终践行着自己的誓言。革命处于低潮时,他说,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笃诚信仰者,大革命虽遭失败,但我毫无悲观失望的情绪,这次的失败,只能是暂时的。面对生死抉择,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在就义前的最后日子里,他对未来中国充满期盼:“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方志敏忠诚于党的事业,积极践行“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他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自觉听党指挥,认为“不执行党的决议和指示,而消极怠工,那简直不是真正的革命同志,而是冒牌党员”。在创建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里,他“除了吃饭走路,全部时间,都是开会演说,与群众谈话写文件,总要弄到非常疲倦不能再挨下去的时候,才去睡觉”。即使被俘入狱,方志敏依然斗志昂扬。他说,“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他在狱中仍然笔耕不辍,为的是把“十余年斗争的经验,特别是这次失败的血的教训”,用笔写出来贡献给党。
  清正廉洁。方志敏的一生集中展示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廉洁自律的崇高品格。他在工作生活中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方志敏被捕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指望发一笔意外之财,搜遍他全身,结果除了一支笔和一块旧表外,连一个铜板都没有。方志敏在对待公与私、革命与亲情上泾渭分明、毫不含糊。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为此,国民党政府及军阀将他视为心腹大患,把他的家烧、劫十余次,以致他和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为改善生活,方志敏的婶婶曾带着他的母亲,走了几十里山路找到方志敏,希望他能拿点钱给母亲做条裤子,再帮婶婶们买点盐。方志敏看到饥寒交迫的母亲和婶婶,声泪俱下,他告诉母亲:“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信江苏维埃刚建立,革命才有个头,我们每人的饭钿才七分呢。”当方志敏的婶婶向他讨盐钱时,他回答说:“我管的花边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不过都是革命的花边,一个铜板也动不得。要是我拿革命的花边来给婶婶们买盐,这穷人的主席我还当得?”后来,方志敏的妻子不幸被捕,妻兄向方志敏要四百大洋的保释费,方志敏听后摇头拒绝了。他说,政府的钱来得不易,可以做许多事,还是另想办法。
  敢于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救民族于危难的历史重任,方志敏等无数革命先烈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谱写了一曲曲铁肩担道义的历史颂歌。方志敏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他从当地实际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行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波浪式地发展政权,使红军和根据地不断扩大。在党的建设上,方志敏强调,“十百倍地加强政治工作”“发展党内布尔什维克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自我批评”。面对大革命的失败,他提出要多想办法,“用前所未有特创的新方法去解决”。方志敏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鲜明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他在狱中认真总结了革命的经验教训,既指出了客观原因,又毫不讳言自己的过失,不推卸自己的责任。比如,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谈到横峰年关暴动,指出失败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领导者的幼稚和缺乏斗争经验”,他说,“这种错误,当然都是我的错误”。在《在狱致全体同志书》谈及皖南行动中没有及时打击“没有时间进行工作”的观点时,方志敏强调了“领导者”的责任,并特意用括弧注明“是要由我负责”六个字。在《狱中纪实》中,方志敏写道:这次,因我领导的错误与军事指挥的无能,致遭失败,被俘入狱。这些文字,体现了方志敏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敢于担当光明磊落的胸怀。
  历史无言,精神意志不朽;时光荏苒,英雄浩气长存。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方志敏畅想的未来已经成为现实,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弘扬方志敏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品质,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奋力谱写新时代更加辉煌的篇章。

【篇四】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

  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特别是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问题。当时,党中央曾明确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我们现在是不是也面临这样一种状态呢?我看是的。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我看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篇五】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

  最近在我们网络建设部工作群里,部长和党支部书记分享了一篇名为《不忘初心》的文章。全文千余字既朴实无华又道义深刻。它不仅讲述了基层党员作为先锋堡垒的重要性,而且还总结出如何带领普通群众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意识。为支部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指明方向,远离误区的同时,又能让大家对比总结,检查自身的不足,从而为公司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认真读完全文后,我有感而发,希望不论是党员还是群众,都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首先,党支部教育我们,党是组织。从国家到地方,公司到部门,部门到个人,每一个人都离不开组织所带来的巨大牵引力。你只有在组织里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从而让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党组织是面对人民的党,群众的党,是先进思想员工的培养基地。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如何有秩序,有法纪,有好的工作生活习惯,答案全在党贯宣的思想里。
  其次,党支部教育我们,党是后盾。在一切艰难险阻面前,唯有相信党,忠诚党,才能放手去干,努力去干,正确去干。不分岗位高低,只有分工不同。有着革命事业历史的今天,我们的每一步胜利都是我党带领无数无产阶级劳动者们创造出来的。所以,发扬党的作风,维护党的稳定,共创党美好的未来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最后,党支部教育我们,党是希望。每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党员群众都不会忘记曾经革命先烈们最终的寄托。一代又一代光荣的葛洲坝人接过前辈们的旗帜,磨出了耐心,练就了本领,从而才走到了今天,才走向了辉煌。唯有坚持真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才是把希望紧握在手中,才能创造灿烂美好的明天。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一生都碌碌无为的度过,那么请从现在端正自己的心态,认清自己的方向。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将党的思想方针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撸起袖子加油干,在鲜红的党旗下,做一名无愧于心,无愧于党的好员工。

【篇六】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红色少年的故事》就是一本讲述一群少年好汉的故事书。一口吻读完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故事后,令我心潮磅礴,久久不能安静。
  "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每当耳畔响起这首喜闻乐见精美感人的儿童歌曲时,就让我们悼念起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里,一户贫困的人家,有一个小小的放牛娃,他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大家伙叫他二小。1943年,抗日战斗最严格残暴的阶段,日本鬼子履行了"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在村子里烧杀抢夺,作威作福,滥杀无辜,无所不为。二小家的茅屋被鬼子炸毁了,二小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目击了鬼子的残酷行动,激发了二小对日本鬼子刻骨铭心的冤仇,形容的成语。
  只有共产党才干救中国。二小满怀着对共产党的酷爱,加入了儿童团,随着老师跟连长学了很多常识,他晓得只有把鬼子赶出中国,能力过上好日子,建设本人漂亮的家园。
  一个阴沉的上午 ,二小正在河边放牛,鬼子又来村庄里涤荡,到处寻找八路军和老庶民的踪影。二小想起了连长的话,心血来潮,佯装出很惧怕的样子,带着鬼子走进了八路军的潜伏圈。鬼子们被毁灭了,而我们英勇的小豪杰王二小却献出了可贵而幼小的性命。
  读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涯是多少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写着英勇,又记载着艰苦;既喷射着光辉,也不失有悲壮。
  我们是荣幸的一代,成长在和平的年代,在祖国暖和的大家庭中,物资前提的优胜,科技的发展,交通的方便,信息的畅通 20年北京奥运会,20年上海世博会,20年南京青奥会,祖国在强盛,我们在成长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永远不能忘却那些为新中国成破而勇敢贡献的人们,要永远铭刻:落伍就要挨打!为了祖国更加繁华强盛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义务。今天的咱们,是一名少先队员,是一株株幼苗。让我们尽力学习,缭绕在巨大的党的四周,带着历史的使命感,自强不息,勇攀顶峰,为了祖国更美妙的来日!

【篇七】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

  方志敏(1899—1935),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出生在江西弋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聪慧而好学,曾在南昌求学,上海谋职,经历过现代文明的陶冶、血与火斗争的洗礼。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与邵式平、黄道等领导益阳、横峰一带农民武装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红十一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
  1934年11月初,以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闽浙皖赣边区,与红十军组成红十军团,方志敏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他命令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向皖南发展,皖南被国民党军重兵包围,艰苦转战2个多月,回到赣北,被自己的敌军包围在怀玉山区。方志敏带领领头部队脱离危险,但为了迎接后续的部队,他冒着雨雪和危险,重新包围,寻找部队,终于没有敌人,被叛徒背叛,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县被捕入狱。在监狱里,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和各种酷刑,他总是保护党的秘密,坚贞不屈。8月6日黎明前夕,方志敏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南昌市郊外的沙窝里,勇敢正义,时年36岁。
  在监狱里,他忍受病痛和敌人的酷刑,仅仅半年就写了《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殉教者的记述》、《清贫》、《监狱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记述》等12篇原稿和信件,约13万多字的珍贵手迹留在世上。他的遗作是爱国主义的永恒绝唱,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
  方志敏在短暂辉煌的一生中,面对艰难的祖国,无论困难、困难的危险,义无反顾,志直前,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献出自己的生命。他是令人钦佩和敬仰的相当知识、战略、理想的农民运动领导人。他创造了建党、建军、建军、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
  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16字战略要诀。在苏区创造了股份制,发行了股票;创造了地雷战,把人民战争提高到新水平;创造了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形成了数条开放型贸易路线;创造了列宁公园,创办了一批学校和文教卫生单位……他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曾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他创建的苏区被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
  英烈虽逝,精神永存。一直以来,党中央对方志敏同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党的多位著名领导人时有诗作、题词来深情咏赞他纪念他,人民永远铭记和怀念他!
  (一)
  方志敏英勇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很快在国内外得到传播。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公开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首次把为救国而捐躯的方志敏列为民族英雄。
  据邵式平的纪念文章记载:1935年8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当方志敏牺牲的消息传到大会时,“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为之起立(默哀)致敬,风暴一般长期的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共中央代表在大会报告中说:“中国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总司令……方志敏同志的肉体虽被摧残了,但方志敏同志抗日救国的精神,将如日月经天,江河亘地而永垂不朽。”
  方志敏就义三个月后,中国共产党在法国巴黎创办的《救国时报》(中文版)全文发表了方志敏写的《在狱中致全体同志书》和《我们临死前的话》。1936年1月29日,《救国时报》以整版篇幅纪念方志敏被捕一周年,发表了《民族英雄方志敏传》。
  1937年1月24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斗争》第122期,整期辟为“纪念民族英雄方志敏专号”,收录了方志敏两篇狱中遗著和三篇纪念文章,其中一篇是他的亲密战友邵式平撰写的《纪念我们的领袖民族英雄方志敏同志》,生动充分地描述了方志敏的英雄业绩。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方志敏的狱中文稿不断被国内报刊登载,他留下的那段气贯长虹的临终格言传遍大江南北,响彻长城内外,曾无数次感动中国人:“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的信仰,那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些文稿的发表,比方志敏被俘或被杀更具有爆炸性,不仅是苏区的人民,而且包括白区的人民甚至是外国人,都从文稿中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相反地,国民党反动派却不得不四处手忙脚乱、诚惶诚恐地严厉查禁这些报刊。
  (二)
  方志敏牺牲后,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得知社会上流传一份方志敏在监狱中写的遗稿,于是不惜花重金将它买下。这篇遗作是1935年3月方志敏在狱中写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
  1939年6月,叶剑英来到中国西南山城重庆。这时的重庆,是中国抗战的陪都,国民党政府所在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出的代表机关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所在地。叶剑英到来后,担任南方局常委兼军事部长、统一战线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在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这时,全国抗日战争的局势正朝着日益恶化的方向发展。日本侵略者占领武汉、广州以后,开始对南京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在继续对华南、华中地区进行军事进攻的同时,加紧进行政治诱降活动,积极筹划“蒋汪合流”,企图诱使蒋介石集团就范。早已沦为汉奸的汪精卫正在与日寇进行卖国谈判。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和反共的倾向日益增大,连续制造了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准备掀起反共高潮。面对这种困难复杂的局势,周恩来、叶剑英等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投降危险的指示》,决定集中全力巩固国共合作,继续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与大大小小的投降分子、反共分子制造的一切投降阴谋和反共行为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1940年,叶剑英看到并认真阅读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花重金买下的方志敏遗作《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联想到当前的革命形势,心情非常沉重,感慨万千之余,带着十分悲痛、惋惜的心情为方志敏烈士遗照题诗,写下了一首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的七言绝句:
  读方志敏同志狱中手书有感
  血战(染)东南半壁红,
  忍将奇迹作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
  又照秦淮一叶枫。
  这是一首立意深刻、耐人咀嚼的诗,不仅意蕴幽远、极富感染力,而且还有点朦胧意境、写意之美。因而《有感》一诗因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和美学价值,后来入选多种大中专教材,广为传诵,深入人心。叶剑英曾经三次亲笔书写该诗。第一次即是本文重点叙述的1940年在重庆看到方志敏的遗稿在其被俘后的照片上所题写;第二次是1952年夏在广州题诗,并将“血战”改为“血染”,还具体说明了该诗写作的时间和背景:“一九四○冬读方志敏同志遗著,时日寇继续深入。”第三次是1979年8月,他将此诗题赠与方志敏并肩战斗过的粟裕,并加上了题目《读方志敏同志狱中手书有感》,还注明:“一九四○年重庆作”。当时粟裕在烟台向叶剑英汇报工作时,谈及人民出版社将出版《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事,叶剑英说他曾为方志敏的这篇《略述》写过一首《有感》。于是在粟裕的请求下,叶剑英重书《有感》赠给了粟裕。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出版《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时,将叶剑英的这幅墨迹作为代序放在卷首。
  首句“血染东南半壁红”,原为“血战东南半壁红”。这一改,改得更加形象更有意境。意指方志敏艰难的革命历史:他不畏艰难险阻率领革命的劳苦大众进行艰苦卓越的英勇斗争,创建了位于中国东南大地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武装红十军,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浇灌了革命的火种,熊熊的革命烈焰燃烧起来,终于映红了祖国东南大地大半个河山。
  第二句“忍将奇迹作奇功”,意指方志敏这样的英雄人物,却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杀害,他们还用这一血腥罪行炫耀自己的“功劳”。对一个句子中使用两个“奇”字,曾任珠海中华教育社主任的彭家柱说:“方志敏短暂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创下奇迹。反动派抓到他后兴高采烈,召开‘庆功会’,夸耀‘胜利’,最终却密令将他处死。叶剑英用了‘忍将奇迹作奇功’的诗句指出反动派的‘功劳’是一种‘奇功’,这种‘奇功’,实际上就是残酷杀害革命英雄的滔天罪行。用‘奇迹’和‘奇功’这两个对衬的反语激发感情:一方面怒向敌人,对敌人进行有力的嘲讽和无情的鞭挞;另一方面则表示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深切的怀念。”
  接下来,叶剑英由方志敏的道德文章和革命业绩想到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文山”是文天祥的号。文天祥《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词末句为“秦淮应是孤月”。本句“南朝月”及后文“秦淮”由此化出。叶剑英的手迹中“时在抗日第三年”、“时日寇继续深入”等语,说明他是从抗日民族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想到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的。三四句意在歌颂民族英雄的英灵永生。方志敏的爱国正气和不屈精神有如南宋末年的文天祥,两人虽所处时代不同,但历史的重现却惊人相似。两人同为抗击外敌入侵而创造了东南半壁红的业绩,两人同样被俘后在狱中正义凛然、英勇不屈直至牺牲,两人在狱中都留有不朽的文稿。文天祥的《正气歌》百世流芳,方志敏遗著《可爱的中国》成为革命者的必读教材。
  (三)
  叶剑英赞颂方志敏的诗在重庆传开后,周恩来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进行气节教育时曾随口吟诵叶帅的诗作,而大家为方志敏事迹和精神所鼓舞,又争相传抄传诵叶剑英的诗作。
  1940年9月,时在重庆的郭沫若读了方志敏的遗作和叶剑英的诗之后,深受感动,心潮难平,随即和诗七绝一首,来称赞方志敏的业绩和精神:
  读方志敏自传(次叶剑英韵)
  千秋青史永留红,
  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
  弋阳依旧万株枫。
  中华民族英雄豪杰辈出,郭沫若常常引为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他在诗歌、戏剧、散文创作中,歌颂他们的崇高精神,宣扬他们的丰功伟业,用以激励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读方志敏自传》一诗,正是颂扬方志敏烈士将名垂青史、百代流芳的佳作。
  该诗起句不凡,“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气势磅礴,令人心灵震撼,有力地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方志敏烈士无比崇敬的感情。意思是说,方志敏的英名早已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他的功业是“千秋留红”、“百代难忘”的。正学,指明人方孝孺,因取读书室为“正学”,故人称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明朝初年著名学者、文学家、思想家。他是鲁迅笔下台州式硬气的代表,宁海精神的灵魂。方孝孺一生志存教化,是行为世表的教育家。此以方孝孺借指方志敏的革命事迹为正学的功业。
  三四句是对方志敏革命精神更进一步赞誉,说方志敏的血痕即使化成了碧玉,仍然如同他家乡弋阳千万株枫树叶一样,世世代代依旧如血一般殷红。同时,也表明方志敏的革命事业将会是后继有人的。烈士的鲜血化成碧玉,既指思想、精神的崇高、伟大,如碧玉般透明,同时又说明历史的久远。枫叶殷红,这是自然的属性,不会改变,千秋万代永世如一。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和大自然一样永生,绝不因为历史的更迭、风雨的剥蚀而有所改变。
  (四)
  方志敏的遗稿送到党中央后,毛泽东仔细进行了阅读。汪东兴后来回忆说:“有一天,毛主席问我,你看过方志敏同志的遗稿吗?我说,没有。我对主席说,我知道方志敏同志的遗稿中央保存着,但我这级干部可能看不到。主席听了‘啊’了一声,理解我当时没有看到手稿的原因。”汪东兴接着说:“毛主席称赞过方志敏在狱中写的文稿。后来他对我说,方志敏在狱中的遗作,是一部赣东北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一个共产党员革命意志、情操和高尚人格的写照,是不朽的佳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说:“方志敏同志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方向路线是正确的。我们虽然不在一起,但我们的思想是一致的。”其实,毛泽东的这一定论并非空穴来风,是有其坚实可信的渊源的。早在1925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就明确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方志敏从事农民运动比彭湃晚几个月,比我毛泽东早几个月。”方志敏同毛泽东、彭湃一起被公认为“农民大王”。
  1953年4月,毛泽东在登莫干山时,又曾对身边的同志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
  毛泽东晚年在读《新唐书·徐有功传》时,曾在大字本二十四史的空白处做了如下批语:“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毛泽东也将方志敏与文天祥相提并论。
  1984年6月,邓小平为江西省委编辑的《方志敏文集》题写了书名。到1985年,方志敏的著作结集编为《方志敏文集》出版发行。
  1997年,江泽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八次全会上的讲话中称赞方志敏有“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革命情操”。
  1999年8月,胡锦涛在北京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高度评价了方志敏的历史地位与功绩: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垂青史,他对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党和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今天,烈士已长眠地下,但其为人民立下的不朽功勋,将永远受到后来人的怀念!他的英魂永在,丰碑永矗!

【篇八】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核工业第一批厂矿创建60周年。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核工业和集团公司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应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讲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风格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过人本领。这些故事体现了对内政外交、治党治国的深刻思考,深藴“中国智慧”,承载“中国道路”,既接地气、有文气,更见视野、显水平,也折射出他深厚的思想底蕴和人文情怀。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特向全系统全体党员推荐《习近平讲故事》。

  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希望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通过阅读此书,领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体悟故事背后的治国理政思想,自觉补钙壮骨、强根固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牢记兴核强国使命,坚定核铸强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核故事,为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汲取力量,为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建成国际一流核工业集团作出更大贡献。

【篇九】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方志敏同志的故事,也曾多次读他写下的《清贫》。学习方志敏同志的革命精神,对于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8月21日,是方志敏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方志敏同志的故事,也曾多次读他写下的《清贫》。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重温了方志敏同志英勇就义前的豪迈誓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学习方志敏同志的革命精神,对于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感悟方志敏的崇高信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信仰坚定是方志敏同志的崇高境界。他深刻认同共产主义,“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他毫不畏惧地说,“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笃诚信仰者,大革命虽遭失败,但我毫无悲观失望的情绪”,随后秘密潜回家乡动员带领劳苦大众发动“漆工暴动”“弋横起义”,亲手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生死关头他坚守信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面对威逼利诱,展示铮铮铁骨,即使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依然为理想放歌:未来中国“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感悟方志敏同志的信仰力量,我们要始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党的奋斗历程中,无数共产党人流血牺牲前仆后继靠的就是信仰信念。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没有远大理想,就会迷失前进方向;要忠实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培植精神家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2 感悟方志敏的忠诚品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对党忠诚是方志敏同志的突出品格。他立志为党奋斗终身,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他服从大局听党指挥,明知北上先遣抗日前路艰险,仍然坚决执行中央命令;他忍辱负重向死而生,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一系列文稿,以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彰显对党的忠诚。
  感悟方志敏同志的忠诚品格,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党绝对忠诚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党和人民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在实践中,要做到对党忠诚,就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在事关我们党和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政治问题上坚定站稳立场,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要听党指挥、步调一致,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要坚持原则、敢于亮剑,面对有悖“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当“战士”不当“绅士”,对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行为坚决抵制、坚决说不,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
  3 感悟方志敏的担当精神,敢于战胜艰难险阻
  敢于担当是方志敏同志的优秀风范。他大胆创新、敢为人先,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赣东北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创建了“苏维埃模范省”,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他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不仅从军事上坚决服从中央决策,将一手创建的红十军交给中央指挥,而且在经济上给予中央苏区数百万元经费支持;他负重前行、不畏牺牲,在怀玉山被困时,他带领先头部队本已脱险,但考虑到部队主力尚未突围,毅然不顾个人安危重入包围圈,最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被俘。
  感悟方志敏同志的担当精神,我们要敢于战胜艰难险阻。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解放思想、敢为人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创造的先行者;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勇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中迎难而上,在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挺身而出;勇于负责敢于担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坚决抵制“为官不为”和“好人主义”,鞠躬尽瘁、忘我付出,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
  4 感悟方志敏的为民情怀,永远不改公仆本色
  一心为民是方志敏同志的赤子情怀。他爱国家源于爱人民,黑暗的旧中国,村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为此忧心忡忡,萌发了为民求解放、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因为“真正为工农阶级谋解放的人,才正是为民族谋解放的人”;他执政为民、造福百姓,在闽浙赣根据地坚持军事斗争的同时,注重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他敬爱百姓、秋毫无犯,在怀玉山侦察突围路线时,吃了百姓家的玉米饭,临别时还用自己的望远镜和红军袋抵押作饭钱。
  感悟方志敏同志的为民情怀,我们要永远不改公仆本色。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不断发展人民利益,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加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把握人民的需求意愿,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决维护人民利益,关心群众,敬畏百姓,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坚决破除违背党的初心使命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
  5 感悟方志敏的清贫思想,恪守清正廉洁底线
  清贫思想是方志敏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方志敏甘守清贫,认为“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他艰苦奋斗,“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被俘时敌人只在他身上搜到一块旧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
  感悟方志敏同志的清贫思想,我们要恪守清正廉洁底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向先进看齐、与榜样对标,以清正廉洁为荣、以奢侈腐败为耻;反对特权思想,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情与法的关系,破除“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封妻荫子”等陈腐观念,主动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严守纪律底线,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九篇】

https://m.sxqingyun.com/lizhigushi/133884/


推荐访问:方志敏的事迹 方志敏简介及事迹
    上一篇:关于诚信的故事7篇 下一篇:党史小故事及感悟1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