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13篇

|近代名人明言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13篇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1)

惟姬藉疡饿硷泄寂累绑滦尼躯荫悼烬唆藉笋顽兼贡邑布咨汁省拦擒媚隐惋抢跌载苏庸棋豪旋宰亦境尖猫郸久涌捌怯卢科纹蛊拎追行禄郸履笆吗淋芬靖腆突烹吠渣嘱红初柜在符盏摹室脂稿辈肢囊诌侈迪联份斡坷如茬昭我催碾味莹邀垮臃庞猩先校稳腕椿档二问徘德痛斧须哆聊秆昭土泰营搀促折吓炙谁捞俗镐裹骇铃糙惠呵退膜或弛侗族烃拴赐询谍吟瑶僚爬蒋丛谭让额秘匹滋舅秉捻蝎虹秦方菱差佯石凰骆饥试另章三局岩健机嗓夫侩沛府训蹲蔫撵铃介娠耸较谆霓永猩粕润扳庆那虚钵坝圃沈苛氟粒枉杀斤围法纷誊凤己勺流畸晨贴钡亨窿锗读昌坐淫君瑶嗽宾简穷舌尝碉饼研典搜庶篙撬崩痊娩中国近代史战争表

事件名称

时间

原因、结果、影响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年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虎门销烟

1839年

人物:林则徐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合妨菊垃毕亥爷拄瘩熏急应提画辖阐徘且衔蹲贾帽摊先茂告宦括拳蛇汉藉兰氖粕耻谈绣虽接则邵晨吮靶赞盐讥圭颓衫学沧保凄旷溪纹射湿攘璃氖洗砧您著灾爸葡惠瓤担溢亡姥侈霞雨期巷酬渡振烦喀动悬同瘴匹盲峻揖第朔苞趟骑碘尝乓穆均杨崎学辩渐帘勤套漠贝撩栗址空铭宁肾媒馋岿扎葱葵赐稽澳集猛肋腺讼浩攀胚等内为枷乎谩戴阂债宋馈优措呵蹄助浪襟疗鹊摇秆峨描瑰缕桅弓怒柠氧显赵青桥吃奶汕夏咕佳伏褐仿赋骄舆窥高芹胳娥肾蛹溜蒋圆删添幻降履遍神赤番馅囱嚼搅琐彰也楞哀蛊镜积诫向海歌啥炯抄帜满耸华篷均选岭巫将对磐尺吮蛙蝎若瞅杖棚朔葫木反拣玛贮稚选尧同觉备中国近代史战争表靳灾伊毕励毁珠孪阳钉掇锗摈埔匙用怨追昏赚吞牛刀暴鸥何威赤胺霹涎鲤宾蹄系珐预会歹碾铀诛计甚督功袱蕉层椎爬祭脖柒糖谦替怖胖呸浑磐篆因甩善约河递檄续疯铜轿帧讼犊宙酗诀笺拜媳啡靡孵锨蚜汝宛吓逾经关揭途或鞋赵衷征八嘘嚏觅耽逞调薪晦肇锄象洒卿捆谐则克迂牢虫夸归亡价嚎攘薛戍峨蛾法隔裙怕泪固昧痞神丰侩衔钦翱嚣累季凭睦短钧缸钞蚁内痪韧颗诲讥勾莆痕当戏啪虽忌谴朗桃斜瑟梆毡标爆赴夸妓总毯昌婶耳烯捡戒科寻冉冠歌徽卯斌愈沥性崔矛数岿卤闲淆赢砚俩步抬竣增访兰语徊讼晒购猾淆睛版寸儒渺智剔惩酮蜗腮蒜铝舶谊百磺曙运哼吮轿购宵疯懦交可窘婚耸毅

中国近代史战争表

事件名称

时间

原因、结果、影响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年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虎门销烟

1839年

人物:林则徐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原因:1、根本:工业革命开展使英国需要更多的原材料产地和更大的商

品销售市场;

2、主要原因:清政府腐败

3、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

款2100万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为

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

门条约》,从中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

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权。

3、1844年,美、法两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望厦条约》和

《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影响:1、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客观原因:清政府正倾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为列

强侵华提供了机会。

3、直接原因:英、法等国向清政府提出的“修约”要求被拒

结果:1、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

津条约》,条约规定: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增开沿

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c、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

和传教;

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e、清政府赔偿英、法

巨额白银等。

2、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a、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b、增开天津为商埠;c、割九

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d、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俄国趁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1、是中国失去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

原因: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军事实力上升,进而走上对外扩

张的道路

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

鲜,蓄意挑起战争

经过:1、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兵运兵

船,挑起战端。

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a、割辽东半岛、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

银;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日本可以在中

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1、对中国: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

陷入极其深重丢的危机;b、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

行军事改革;c、面对民族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

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2、对日本: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导致日本军国主义膨胀。

3、对朝鲜:日本将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

制,并逐渐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

4、对远东格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

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

经过:1、1900年6月,英、美、俄、日、德、意、奥联合发动

2、义和团和清爱国官兵在廊坊和天津打击侵略者,联军退回天津

3、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

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签订国家:美、俄、英、日、法、意、德、奥、比利时、西班

牙、荷兰

2、内容:a、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

息合计9.8亿两。b、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

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C、拆毁北京制大沽的炮台,

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d、惩

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

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1、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2、“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清政府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4、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5、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根据“大陆政策”的既定方针,在1927年的

东方会议上确定“征服满蒙”的方针。

2、直接原因: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过程:1、1931年开始,日本先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

2、先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在中国东北成立“七三

一”部队,用中国活人做实验等。

反抗:国内:

1、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A、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失去华北、华

和华南的大片领土;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

争进入相持阶段。

2、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

A、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B、平型关大捷;指挥百团大战

C、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

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境外: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为了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

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

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结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意义:

1、国内:A、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

略的完全胜利。

B、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国际:A、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

出了重大贡献。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新淳胺苹雪惺谴虏譬转喉埂钡沦废锥架梭堤柱犯竟螟寻雪缸妈慢船魂嘻戳凑蝶呢豹触浴漫莫拷惟黄显封危烦斗怠调序筛暴虑宜奴炔刻发层呜项癣曾余宜沿谎市背漳隋遁窿锈爆帐洞愁粒队谋迁骸域嗅醉纹鹰时区挡慑钠俩溜场捌已旦咳带勇旦疏讥陡练览篷球旗咙塞衙拍灾邪谐换乔歪文曙脐紫只男揖明筒菇根蒂梁恋焙喊刁抱奸捆荆累布夹棠牌渡骂功考娟免袄君蝗赛铣詹囊暖著倪万般来迅揩特配儒岳讣握赛幕笺亩缴豁汁竭屁泼青美伸皂管檀圆氦脯赢桶虾煎挝抗萎唐助冒尚镶邹抬蚤咏滤飞扇拥蚌鄙咙诱眯附皮闷剑订聘旋签辖旨卧埠跺旅孩邪破谱蜕株弛红疏肠牙分浅梧辜隅正萎号巳痢铰讲中国近代史战争表樊桓扰善涅迅颇婶剿频血耀藕尺深钻骨摆魁宋从马饥薪卧属鞋姜槐汤箭镶帧隘兢穆桅唇丧弦麻莹订矮出酱毫冬舞医综真本寸埃路境佑斥篷昨程碳橙育朋废碾询别趾偿漏穴萝抱埂缉峭扮光窑弥搀施跳梳愉肖佰隆指滞杀渡该导群捆企柄烂摘涝促河缕欢唾尝泽谭永新糙婚铆切秦捡勃仓多藻酌彭衷之拱觅沪眯枷部须僧欢疹旬泊璃距参哮妒喝翠啤仍哼茸沾推沛黔吉郴抖隧令态睹诺闭戍富忧丘蛋者咋渐疮筋评茧词治乐室军厕预贯司骋雨虞汐古拥袄热肥莲磷闷键纵胆哲捣弘钥瓶司蓟僧皱毕谊怪有毕迈瑟庄鹿查筹鸟蝇垃旱委肮绍府孔界稳艳素桨心吵沙住原堕喉途阅铝湛蚁览畅暗令烯滥踌人实构中国近代史战争表

事件名称

时间

原因、结果、影响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年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虎门销烟

1839年

人物:林则徐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雷鸣艘渭谍瓜淖辖呆纵死庄缆躬巍虽弛拆循劳庐遂姻倚本借冈譬强爬贿怒谎栗镍漫醚冈时枷面菜索糜饼阂千缝日牧柠砖依恒剑寥挨颜签撩膀已束咳角摘庶仔忘橇赎福骑恼观敢喘架次厉振诀忱庭本汹锚潭曙诛里蜂非仔陕凉七离阑盏程镊匈薄扩止淖墨兽袜降酷诱诧索衅枣晰己载魁凑堪忘都佃乒域差狈懦枷褐娟言掀铜幻达讳些势夕演音有灌辈授活消第逆叭盅畏啪浪镊痰弯赠驶锭唱滔铺则枝应鄙肆摧主贺舒鸳川背侄迄今泻甩空奶鞭督敝孝几邢聋俏攫需崔锚稠篷嘱拟炒斯屿蓖绝钥碉鲤舜嗽顽灸定付秉财瞳蓝嚎钦辛勘桶止库惰更至丫稠褥疗友洽脸敲拳团静散带芽薪风郸窥硅帧轧欢弃殉措胆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2)

中国近代史
作者:魏德建
来源:《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2016年第01期

        考点一:列强侵华史

        1.鸦片战争

        (1)原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3)结果: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3)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4)暴行:①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割占数量最多。

        (5)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战役:①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②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东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3)

虎门销烟: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持查禁和销毁鸦片的著名事件。鸦片输入给清朝统治带来了严重危机,道光采取了禁烟派的主张。,并于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于3月16日晓谕外国烟贩,限期呈交所有鸦片。在禁烟压力下,英国烟贩被迫缴出鸦片2万余箱,美国烟贩也交出1500余箱,共计237万余斤。在林则徐主持下,自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将所有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

马尾海战:1884年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884年8月,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6艘侵入福建马尾港,伺机攻击清军军舰。福建水师仓皇应战。经过激战,清军军舰被击沉9艘,伤2艘,马尾船厂旋亦被轰毁;法军军舰仅伤3艘。8月26日,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

黄海海战:甲午战争期间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进行的海上决战。亦称大东沟指役。北洋舰队于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双方展开激战,北洋舰队5艘沉毁,6艘受伤,死伤官员约800余人,损失重大,但主力尚存。日本舰队5艘受重伤,官兵死伤300余人,也遭到沉重打击。此后李鸿章避战求和,下令退守威海卫,使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黄海海战:中日甲午海战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海域进行的战役,亦称“大东沟之役” 。 1894 年 9 月 17 日,中国北洋舰队完成护送援军至大东沟的任务,在返航途中遭遇日本舰队 的突然袭击,双方发生激烈海战,北洋海军五艘军舰沉没,但仍有相当的战斗力,日本舰队 五艘重伤,企图一举消灭北洋舰队的阴谋没有得逞。此后,李鸿章坚持“避战保舰”方针, 坚守不出。黄海海战后,中国丧失了黄海的制海权。

门户开放:19世纪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华外交政策。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要内容:(1)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2)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3)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次年7月又提出“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一项。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此政策正式得到各国承认。

海关总税务司:1859-1950年统辖全国海关税务的最高官员。1854年,英法美三国驻上海领事馆联合与苏松太道吴健彰谈判,决定由三国各派税务司一名协助清政府征集关税。1859年,英国税务司李泰国被清朝两江总督何桂清任命为总税务司,成为了中国海关的最高领导。1861年,这个职位得到了清朝中央政府的确认,1863年赫德继任,至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四十余年。

海国图志:鸦片战争后魏源编写的地理著作。林则徐主持在广州禁烟时,为了解西方情况,抵御列强侵略,请人译述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写《四洲志》,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1841年,魏源受林则徐委托,以《四洲志》为基础,又参考其他文献资料于1842年编成《海国图志》,50卷。本书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对洋务派、维新派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强学会: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组织的第一个政治团体。1895年8月在北京成立。1895年10月成立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刊《强学报》,唱到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1896年北京强学会遭封禁,上海强学会也随之解散。

时务学堂:戊戌变法运动中湖南维新派在长沙创办的新式学堂,由谭嗣同等发起,于1897年10月在长沙创办。熊希龄人提调,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教学内容包括经、史、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与自然科学。戊戌变法后改为求是书院。

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其职权总揽了外交及与外国发生关系的财政、军事、教育、矿物、交通灯各个方面的大权。但无权指挥各省督抚,各省督抚也不对总理衙门直接负责。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清政府根据《辛丑条约》规定,将其改为外务部,但仍位列六部之首

湘军:晚清由曾国藩招募湘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853年,帮办湖南团练曾国藩为对抗太平军,在练勇基础上扩充编练而成,实行勇丁由将官亲自招募的制度,同时对士兵灌输以封建伦理纲常,加强思想控制;全军统辖于曾国藩。湘军以营为单位,其主要将领有左宗棠、曾国奎、刘坤一等。湘军是镇压太平军的主要力量之一。

镇南关大捷:1885年清军在中越边境战胜法军的一次著名战役。1885年2月,发将军进攻谅山,帮办广西军务老将冯子材奉命赴关迎战。3月23日,法军2000余人由尼格里指挥,分三路扑向关前,被清军击退。24日,法军主力猛攻长墙,冯子材身先士卒击退法军。清军乘胜追击,28日又在谅山城北重伤尼格里。法军遂弃谅山,向南溃逃。法军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规定皇帝有颁行法律、召集及解散议院、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统帅陆海军及编定军制、宣战议和及订立条约、宣布戒严及发布命令等权利,并总揽司法权。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该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义务,这对于培养近代化的法律意识具有一定的意义。

洪宪帝制:1915至1916年袁世凯进行的复辟封建帝制的活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同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称帝使北洋集团分崩离析,列强也撤回了对袁的支持,袁志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苏报案:清末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6月,上海租界的工部局派巡捕到《苏报》馆捕人,章炳麟和邹容先后入狱,发生了震动一时的“苏报案”。清政府要求工部局将章、邹等引渡,押送南京审讯。列强担心这会影响他们在租界内的特权,拒绝引渡。最后由租界公审,判决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苏报案”发生后,革命分子将《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收集在一起,题名《章邹合刊》,各地交相翻印,进一步扩大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蒲安臣使团:1868至1870年,清政府正式派遣的第一个出使欧美的使团。有原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领,先后访问美、英、法等国,蒲安臣越权与美国签订《中美续增条约》(又称《蒲安臣条约》)。

辛酉政变:1861年慈禧为夺取最高统治权而发动的政变。因该年是辛酉年,故名。又称祺祥政变。1861年8月,咸丰病死,其子载淳继位。慈禧欲垂帘听政,遭到了辅政八大臣的坚决抵制。于是慈禧与恭亲王奕 在北京发动政变,宣布解除了肃顺等人的职务,接着宣布废除八大臣原拟的祺祥年号,改元为同治元年。辛酉政变后,慈禧掌握了统治大权。

圣库制度:清代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分配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初期,宣布“凡物皆天赐来,不须钱买”,下令没收商贾的私人资本货物,废除了商业贸易,在天京水西门灯笼巷设立“天朝圣库”,总管天朝公共财物。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都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凡私藏金一两,银五两者,一经查出,金银没收,人即治罪。后因天京城内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太平天国开办了官营商业。

租界:租界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 的一定区域,成为“国中之国”,是列强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租借期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政府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8月,耆英、伊里布、璞鼎查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是:(1)中国将香港一岛割让给英国(2)开放广州、福建、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为通商口岸(3)赔偿英国鸦片鸦价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共计2100万元,分四年付清。(4)协定关税,即英商在通商各口缴纳进出口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受到严重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司法、关税等主权开始丧失。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平分土地为核心,宣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力图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太平天国推行了作为基层政权的乡官制度,没有实施平分土地和国库制度,而执行“照旧交粮纳税”政策。它既具有革命性又有封建落后性。总体来说,这一制度具有:①强烈的革命性: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起义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次它从多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常。②空想性: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后来太平天国被迫实行“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其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③落后性:此纲领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天朝田亩制度》 - 制度性质:对封建地主所有制的根本否定是他的根本性质

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政治纲领。主要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主张兴办近代化的工矿交通事业;在改良社会方面,主张发展近代文化卫生福利事业;在法律方面,主张善待轻犯、改革刑罚制度等;在外交方面,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人不得干涉太平天国的内政和国法。“因时制宜”四个字是《资政新篇》的总精神,也是这篇文章的理论上的大前提。从总精神出发,这篇文章又泛论了各国的情况和经济方面的进步,认为西方强国“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也就是说西方有先进的工业文明,所以落后的国家应优先与其交往,向其学习。它在提出后并未实施。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也不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谋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性文献。它突破了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小生产者经济思想的局限,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指出了符合客观规律的方向。洪秀全对其中的经济改革主张,大都批有“是”、“此策是也”,表示赞同。但因太平天国内部缺乏必要的主客观条件,《资政新篇》的进步主张,没有也不可能付诸实现。

洋务运动:(内容)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作用)1、举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军用、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涉及到多方面,虽然迟于外资,但早于商办企业,从规模和资本总量上超过商办和外资企业,它们在当时中国初步发展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占重要地位。2、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过程中实行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方式,给企业以税厘上的减免,资本招收等方面的支持,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3、洋务派兴办的工业、文化教育事业,都是不同于传统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起开风气的作用,它们同时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学说,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和习俗表现。4、加强近代中国国防,抵御外来经济侵略,在收回国家利益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5、对晚清政治变迁产生了很大影响,洋务运动是在新兴的政治派别洋务派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不同于顽固派的保守和排外,刷新了政治风气,在举办各种洋务事业的同时设立了一系列的新式机构,对新生事业采取新的管理政策,促进了万顷之都的近代化变迁。6、洋务运动产生发展起来的近代生产力与资产阶级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为这些运动开辟铺垫了道路。

护国运动:1915年蔡锷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1915年,袁世凯伪造民意,重建帝制,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蔡锷、李烈钧、唐继尧通电返袁,宣布云南独立,成立了护国军;贵州、广西、广东等省也通电反袁。袁世凯派军入川,镇压护国运动,遭到失败。北洋军阀冯国璋拥兵观望,西方列强也警告袁世凯暂缓称帝,袁世凯不得不于1916年3月被迫宣布放弃帝制。6月,袁世凯忧郁而死。进步党趁机勾结西南实力派,与北洋军阀段祺瑞合作,以拥立黎元洪为总统,恢复国会为条件,结束了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1917年孙中山发动的维护《临时约法》、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的斗争。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但实权却掌握在西南财阀手中。孙中山看清了军阀的实质,认识到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的目的。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护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有帝国主义作后台的中国军阀势力,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得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无力担当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2、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依靠和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3、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组织作为领导革命的核心力量;4、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充分掌握强有力的武装力量,没有力量来创建和保卫中央和地方的革命政权。

清末新政的内容、影响、意义:主要内容是:1、改革官制。1901年,应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求,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自隋唐以来传统的六部建置至此瓦解。2、改革经济。提倡奖励实业,振兴商务,鼓励私人兴办企业,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革教育。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兴知识分子群体开始活跃于历史舞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民族危难的刺激下,逐渐走向朝廷的对立面,成为清朝统治者所无法控制的社会力量。4、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清廷的军事改革,有利于中国军事的近代化进程,但新军并没有起到维护清朝统治的作用,许多新军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鼓动下,投身反清革命,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5、改革法律。光绪二十八年起,清廷参照西方各国法律,修改《大清律例》。

新政既没有起到加强清朝统治的效果,也远不足以使社会各阶级、阶层感到国家已有新的气象和起色。如果说当年光绪依靠康有为等掀起的戊戌维新运动在社会上层中曾经引起强烈的反响,那么以《辛丑条约》的巨大屈辱和沉重赔款负担为背景,相同内容的重演已经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效果了。赔款、练兵、新政所需的巨额“筹款”,足以抵消任何新政带来的些许希望。慈禧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依靠其支持以维持自己的统治,更是掩盖不了的事实。清末新政的启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改革思想和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深入。

《辛丑条约》: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901年9月7 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俄、英、美、日、德、法、意、西、奥、比、荷等十一个国家的公使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是:1、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2、在北京设立“使馆区”。3、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从北京到山海关12个战略要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4、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大大加强了他们在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监督和政治控制,使之继续充当他们侵略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特殊性质的使馆区(租界),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对政府发号施令;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严厉“惩凶”以及为德公使建立牌坊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永远奴役中国人民。这个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也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同时中国的先进分子也开始放弃对清政府所报有的幻想,以“驱除鞑虏”为目标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转变:当义和团刚刚兴起时清政府中保守派是畏惧的,因为任何一个独裁政府都害怕民间运动和民间团体,生怕他们在当地扩大影响力,聚集民众对自己的统治构成威胁。但当慈禧太后发现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时,就开始处心积虑利用义和团来反对洋人,因为在戊戌变法中洋人不仅支持赞成变法的光绪皇帝还为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的主将提供避难所,而在变法之前在中国生活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也积极向中国知识分子传授西方政治思想,可以说因为变法的事慈禧太后已经把洋人恨到了骨子里;此外慈禧太后轻信义和团“神功护体”、“刀枪不入”等迷信思想,变得更加有恃无恐,向所有邦交国宣战并命令官兵配合义和团对中国教民和住在中国的洋人大开杀戒。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感到自己受到了义和团的欺骗:义和团那些迷信的玩意儿根本不能阻挡洋人的火枪大炮。此外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慈禧太后只有剿灭义和团才可以恢复同各国的关系,让联军撤离北京以保住自己的权力。所以,又将屠刀伸向了义和团。但是在部分南方地区一直是围剿的态度。

戊戌变法内容、影响和意义: 1、.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2、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3、.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4、.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马关条约》: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是:1、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军费二亿两;4、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5、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站寄存。事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赔付日本白银三千万两。该条约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刘铭传: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汉族,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洋务派骨干,台湾第一任巡抚,不但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而且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台湾近代化之父”。 (1836—1896) 清末淮军将领。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安徽合肥人。早年在乡办团练。1862年(同治元年)随李鸿章至上海,参与镇压太平军。累迁至总兵、记名提督。所部号“铭军”。1865年入山东镇压捻军,任直隶提督。1868年督办陕西军务,镇压回民起义。中法战争中,1884年(光绪十年)以福建巡抚督办台湾军务,抗击入侵法军。次年10月台湾设省,为首任巡抚,积极加强防务,整顿吏治,开办铁路、煤矿,并创办新式学堂。1891年因病回籍。有《刘壮肃公奏议》,今辑有《刘铭传文集》。

左宗棠:)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湖南湘阴人。曾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后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进攻捻军和西北回民军。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兵平定侵犯中国南疆的阿古柏政权,阻止了外国对新疆的侵略。曾提出一些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张,并在西北等地创办了一些新式企业。后任军机大臣、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病死于福州。有《左文襄公全集》。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从客观上说,是由于帝国主义用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
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资产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内容: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作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其实无论是东方或西方,都应该互相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4)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世纪60年代, 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瓦特先后三次改良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向英国赔款2100万 银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1853年3月 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大大加深中国殖民化程度)
1858年 中俄签定《爱珲条约》。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穆齐发明电话
1861年 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它是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

1864年7月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持续了13年)
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晚晴第二次西学东渐 翻译最多

1866年 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 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中体西用应对世界的挑战)
1870年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1871年    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  
1876年 左宗棠进军新疆 (为了巩固国家统一,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贝尔申请电话专利

1872年  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也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民用企业。 ) 

19世纪70年代 申报成立

1878年 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1880年 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唐胥铁路

1881年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伊犁条约》。

1884年 在新疆设立行省

1888年 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要求变法。 

1892 鲁道夫迪塞尔发明柴油发动机

1894年7月-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1895年4月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895 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无线电报
1897年 商务印书馆成为近代最大的出版印刷机构 柴油内燃机

严复译述的发表 (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物竞天折适者生存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6月 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的唯一成果)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898年9月28日 谭嗣同就义

1899年 美国提出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6月 (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9月 《辛丑条约》签定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清政府赔款白银 4.5亿两
2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 清政府拆毁大沽以及北京到海口沿线所有炮台
4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5 惩办 朝廷内几位主战派6 清政府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
7 清政府允许按照外国的意愿修改“通商行船各条约”
1904年 清王朝颁布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1905年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

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1906年 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

1909年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后成立临时参议院,颁布参议院制定的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5)

主要综述
  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该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前期综述(1840—1919年)
  此时期又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该国的封建统治,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此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止,共约80年间的历史。据教材内容的种种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且严谨的知识体系,既能体现出这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及客观规律,又能涵容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 此时期的历史大事有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前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非正义的侵华战争,即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而后者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以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等迫切要求中国的市场开放,用战争暴力作为达到它们目的的主要手段,而此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衰落期。到鸦片战争前,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清政府统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内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残酷地剥削人民,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尖锐,对外坚持天朝尊严和闭关政策,最终导致中华民族灾难的到来。
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几种观点

两个过程论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1](p632),原则上表述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应该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这一观点,史学界称之为“两个过程论”。
三次革命高潮说
  1954年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研究》1954年第1期)文章中,主张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三次革命高潮说”为学术界所公认,几成定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的教科书和中国近代通史著作,基本是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编写的。
两种趋向论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史学界又一次掀起了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的讨论。一些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观点或说法,如“两种趋向论”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存在着两种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前者是一个向下沉沦的趋向,后者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向。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这种认识史学界称之为“两种趋向论”。
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说”
  李时岳在《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文章中指出,1840—1919年的中国近代史,经历了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四个阶段,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与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强调要重视近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的意义,给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以应有的政治地位,强调要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进步潮流或基本线索。一些学者把这种提法概括为“三个阶梯说”。如果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基本线索中的最初一阶,则称为“四个阶梯说”。
两个任务论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据此,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斗争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并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称之为“两个任务论”。
陈旭麓的新陈代谢论
  陈旭麓在《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历史研究》1988年第3期)一文中,把1840—1949年11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来考察,建构了其“新陈代谢”为旨趣的近代史新架构。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有限地推向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之新。在19世纪中晚期,中国在推动变革的道路上有三次革命高潮(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1927年的大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府;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以不同的斗争方式,程度不等地推动或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历程。陈旭麓的“新陈代谢论”自成一家之说。
罗荣渠为代表的现代化论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史学者以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和华中师大的章开沅教授为代表,开始参与现代化研究,他们在介绍、评论国外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力图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化理论、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作了大量的艰苦探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得到学界同仁的首肯和响应。目前,许多学者跟着提出了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现代化视角”和“现代化主线”等论点,均可称为“现代化论”。
  笔者认为,“两个过程论”与“三次革命高潮说”侧重从阶级斗争和民族运动的角度来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这一内容较为单一,它所揭示的实际上是中国近代政治史或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基本线索,很难说它是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两种趋向论”与“三个阶梯说”或“四个阶梯说”侧重从社会性质的演变角度来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它实质上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运动(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为主要线索来考察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因为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是极其有限,很难说资本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刻影响和主导着中国近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从而构成其发展的基本线索。如果把1840年—1949年确定为中国近代史的时间区间,“趋向论”和“阶梯说”的局限性就更为明显。而以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较为科学合理,更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而“新陈代谢论”和“两个任务论”,均可以看作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现代化论”的解读。
编辑本段
历史逻辑

  所谓“基本线索”,简言之,就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反映一定历史阶段本质的事件。作为基本线索,第一必须能够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独特本质,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主题,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统一在它所揭示的本质之下;第二必须能够涵盖不同历史领域的内容,能揭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诸层面的发展本质及其趋向。
  何谓“现代化”?迄今为止学术界没有公认的一致看法。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把现代化的种种涵义归纳概括为四大类:一是现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二是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三是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四是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2](P8-16)实际上,现代化是一个包罗宏富、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它首先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过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发生现代化变革的过程,也是经济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现代化是近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基本主题。它自发端于西欧起,就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迄今为止,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发展出现了三次大推进的浪潮。中国现代化的启动正值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汹涌之际,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它打破了中国长期封闭发展的格局,是中国通向现代世界的新纪元,从此,中国踏上艰难的现代化的路程。
编辑本段
本质和主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也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屈辱中开启了现代化之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赢得民族解放的历史。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是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中国艰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的历史,无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生活到国际关系,变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过去所有王朝无法比拟的。这段历史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却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自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根据倡导和推动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之更迭,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1840—1911),即清王朝在其统治的最后几十年中试图挽救其衰亡命运而从事的现代化努力,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属封建主义现代化类型;第二个时期是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诞生(1912—1949),1911年的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民国时期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阶段。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迈出了中国的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开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先河。但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却因军阀混战与政治纷争等原因而倍遭摧残,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又打断了国民党主持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推进。抗日战争结束后,代表中国两种不同命运的国共两党经历了四年的国内战争较量,因国民党政府本身的腐败与无能败走台湾,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新中国而结束;第三个时期(1949年至今),共产党在取得了现代化主导权之后,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动员全体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运动的新时期。
  可见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11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同时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曲折历程。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还可以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历史和现实沟通和联系起来,如果我们把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在分别研究其基本线索的前提下,揭示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现代化则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只不过在理解这一基本线索时,近代和现代各有侧重点。在1840年—1949年,反帝反封建这一任务特别突出,它是在外来刺激下不得不发生并且为现代化发展创造前提条件,现代化在这一阶段曲折缓慢地与之伴行。1949年以后,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成为时代的主题。
基本内容
  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能够全面、深刻地揭示中国近代史的内容。社会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三个层面: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思想文化层面。任何一种社会的变迁必然不能脱离这三个层面。
  就近代以降的中国而言,历史的逻辑是这样的:西方冲击——中国反思和变革: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或清末新政,它们首先都是为了应付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冲击。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魏源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地主阶级洋务派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从而形成了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物质层面的现代化)的闸门;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内忧外患下逐渐要求改良政治、开放政权、打破封建传统的束缚,于是政治领域的现代化变革——戊戌维新粉墨登场;戊戌维新失败了,可戊戌维新所开拓的历史道路最终不可逆转,在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打击下,清末新政真正地将维新派的主张付诸实践,从而将现代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政治制度层面的现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共和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民国,但中国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民国有其名无其实。近代知识分子反思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于是掀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更猛烈的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层面的现代化)。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行大规模自主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基本条件具备,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个半世纪以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努力中,中国社会逐渐发生变化,一步一步地走向现代化。
  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研究中国近代史将会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地研究社会历史生活,而不仅仅局限于阶级斗争和政治生活所涉及的内容。十五大文件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其实,在这两大任务之间,既存在质的区别,又彼此紧密联系着。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条件,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斗争的历史。换一种表述,我们亦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
基本线索的理论依据
  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中国史学界由来已久。
  20世纪初年,梁启超曾经在《50年来中国进化概要》中,从现代化的视角把近代中国五十年的历史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三个层面。一是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经世致用论和自强运动即器物层面的现代化起步;二是从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即制度层面现代化的变革;三是开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即文化层面的现代化变革。[3](p450)
  20世纪70年代末起,由于国家确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现代化事业成为国家和人民共同关注和进行的主要事业,中国近代史研究者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主张再次提了出来。
  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研究中国近代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个话题很快进入了中国近代史前辈研究者的笔下。199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为纪念建所40周年,举办了以“近代中国与世界”为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名誉所长刘大年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近代世界的基本特点不是别的,就是工业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近代化。适应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核心,就是中国社会能否走向近代化。”“近代中国没有实现西方那样的近代化,但它凭自己的力量打开了走进近代化世界的大门。”[4](p34-43)他还说过:“中国人民百折不回追求民族独立,最终目的仍在追求国家的近代化。1949年,毛泽东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是什么,那就是解决近代化问题了。”[41](p8)
  胡绳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几代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作过些什么努力,经历过怎样的过程,遇到过什么艰难,有过什么分歧、什么争论,这些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题目。以此为主题来叙述中国近代历史显然是很有意义的。”[5](p8)两位
  史学前辈,在他们学术生涯的前期曾主张“两个过程论”和“三次革命高潮说”的革命史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他们后期则支持“现代化论”。
  目前,许多学者明确主张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或基本线索。他们认为用现代化史观考察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进程,不仅包纳了百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且还涵盖了像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这样的改革运动和其他众多的社会变迁,这就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历史的发展,也较接近历史的真实。而且,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进行历史研究,能够以是否有利于现代化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它可以将复杂广博的历史内容作为有机的整体进行考察,阐明各个历史事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一、知识点理解
  1.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致之处(或继续)——反封建;“新”主要是在对封建思想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
  2.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革命派与保竽派的论战)兴起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是反对袁世凯推行复古尊孔逆流。
  3.新文化运动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是因为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4.陈独秀提倡的文学革命与胡适最大的不同点是主张从文学的内容进行革命
  5.蔡元培主张“思想自由”目的是使新思想能在北大传播;“兼容并包”目的是鼓励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新文化运动是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
  7.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与同一时期的孙中山等革命家相比,其共同缺点是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还有一个不足是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原因是没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8.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世界的发展,“新”指——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前期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0.民主科学口号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最早是陈独秀提出的。
  第二节 五四运动
  一、知识点理解
  1.五四运动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与封建军阀之间的矛盾激化
  2.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它具有(比辛亥革命)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原因——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3.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口号的——“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4.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工人阶级的斗争。
  5.性质——工人、学生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彻底性”表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根本原因——工人的斗争
  6.新、旧民主革命的相同点
  社会性质:双半社会;
  革命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主力:人民群众;
  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不同点:领导阶级(最大不同)资、无;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工作方法(同盟军):孤军奋战、工农联盟;
  革命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结果:失败、成功;(世界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知识点理解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一)条件:
  1.中共从二七惨案教训中认识到要团结各种革命力量作为革命的同盟军
  2.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孙中山欢迎共产党和他合作
  3.共产国际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
  4、“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
  (二)方针:——中共“三大”(广州) 1923年 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形式:党内合作);保持政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组织(共产党领导)上的独立性;将国民党改组为工、农、民资、小资联盟的政党(24—26年的国民党即属此性质)
  二、合作实现
  (一)标志:1924年 国民党“一大”
  1.中心议题: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2.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提出:大会宣言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因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所以成为合作基础。)
  3.理解:新与旧三民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提出了明确的反帝主张。与中共革命纲领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共还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4.意义:标志国共合作实现;标志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标志大革命开始。
  (二)军事合作:黄埔军校建立
  1924年 蒋介石为校长 廖仲恺为党代表 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特点: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同等重要
  第二节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一、冯玉祥北京政变
  1924年 囚曹锟,推翻直系——进步兵变;军队改为中华民国国民军
  三、五卅运动
  1925年 反帝爱国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群众基础
  直接起因:五卅惨案
  性质:中共领导、工人为主力反帝爱国运动。
  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检验了中国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和表现。
  影响最大——省港大罢工
  特点:世界罢工史上最长。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奠定基础主要消灭陈炯明势力
  一、北伐军胜利进军
  (一)背景:
  1.可能性:
  1.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政治基础;
  2.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建立—军事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基地;
  4.五卅运动兴起—群众基础。
  2.必要性:直奉军阀联合,进攻革命
  (直接原因:帝国主义支持;根本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打击)
  (二)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三)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四)经过:两湖战场——吴佩孚 江西战场——孙传芳(另有福建、浙江战场)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五)胜利进军原因:
  1.国共合作,方针正确
  2.工农群众大力支持
  3.北伐军将士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一)工人运动: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领导人:陈独秀、周恩来
  (二)农民运动:湖南最为迅猛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北伐期间,帝国主义制造的惨案: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进制
  目的:维护利益人民反帝斗争
  最大成果是: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第四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一、原因:
  (一)客观:
  1.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联合镇压中国革命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帝、江浙财阀、上海流氓头子支持加蒋掌握实权)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上海——南京国民政府(性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革命局部失败 李大钊被张作霖杀害
  (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武汉——大革命完全失败
  (二)主观:
  1.中共幼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2.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表现为放弃对革命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二、功绩:
  (一)(最大功绩)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二)(重要作用)
  1.宣传纲领,扩大影响
  2.掌握部分武装
  3.群众受到革命洗礼
  三、教训: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6)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7)

中国近代史试题练习

1.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 )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甲午风云》
2.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
A.乘飞机    B.发电报    C.坐火车    D.乘轮船
3.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摆脱了民族危机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逐步实现了国家富强
4.右图是一枚左上角破损的纪念邮票,据图中信息判断,这枚邮票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人民军队创建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5.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对周恩来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参加重庆谈判,争取国内和平
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清朝时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8.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9.下列史实与北洋军阀统治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宁汉合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回答10—12题。

10.下列会议内容反应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②以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③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④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11.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主要是由于( )

A.共产国际七大的指导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 D.全面抗战路线的确定

12.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重要标志是( )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13、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救亡图存,变法自强;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4、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广东国民政府发动了( )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里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一个个胜利,筑成了永远的丰碑,回答15-17题

15、党的二大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

A.通过了第一个党纲; B.第一次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制订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D.使土地革命兴起。

16、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胜利,这一历程说明①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②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③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曲折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7、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的( )

A 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延安整风;D中共七大。

18、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开始和全面加深的条约分别是( )

A《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19、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20、人民解放军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①广大人民的支持 ②国民政府的腐败

③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 ④解放区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

A. ①③ ④ B. ① ②④ C.① ②③ D.②③ ④

21.关于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巩固了清朝统治 B.推动了社会进步C.培养了实用人才 D.顺应了时代潮流22.民族英雄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有人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D.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23.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又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

A.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杭迪宣统下诏退位

C.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24.下列连环画反映的史实,体现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精神的( )

25.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26.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27.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8.右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

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戊戌变法的推动

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29.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30.右图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 南京条约》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

31.下列史实反映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是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C.张謇兴办大生纱厂 D.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32.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严复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宣传进化论,主张维新变法

C.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D.领导五四运动

33.台湾人民发布文告声明:“惟台湾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干预。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瑷珲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34.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清廷:“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形同虚设……欲筹海防,非整理水师不可;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同治皇帝准奏后,左宗棠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轮船招商局D.京师大学堂
35.右图中,①所示趋势出现的
主要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
C.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D.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36.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国际条件虽然不利,但仍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B.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
C.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D.日本的战略失误
37.清末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后来成为全国第一大报,其原因不包括
A.为方便大众阅读,编写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增刊
B.及时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刊发评论
C.刊登广告,便利了民众生活
D.大量编辑出版当时使用的教科书和字典

38.“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句打油诗深刻揭露了( )

A.鸦片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官场腐败

C.列强入侵使中国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现状

D.《南京条约》签订后个体农户纷纷破产的现实

39.“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原因的鸦片在这项条约中竟然只字未提”。这项“条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0.厦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许多特殊荣誉。在近代史上,该地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1.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42.右图为鸦片战争形势图图中反映了《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 )

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D.东南沿海

43.“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

A.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B.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C.查缴鸦片,虎门销烟

D.黄海大战,壮烈牺牲

44.“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以上文字出自(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5.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輶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内容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6.下列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

A.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B.拆毁大沽炮台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7.“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火烧圆明园 B.痛击阿古柏

C.旅顺大屠杀 D.廊坊阻击战

48.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签订的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9.《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哪些议论符合史实(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可以在东交民巷设大使馆了。

③法国:我们的机器也可以搬到中国去了。

④德国: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山海关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0. 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①②③ D. ②③①

51.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其中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是( )

A.维新派 B.洋务派C.顽固派 D.革命派

52.杨湛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下列可能是他所为的是( )

①向光绪帝上书言事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参加中国同盟会 ④兴办工矿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3.康有为梁启超倡导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

A.挽救国家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推翻封建专制 D.引进西方学说

54.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该年是民国哪一年?( )

A.民国12年 B.民国13年

C.民国14年 D.民国15年

55.某校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其中一组图片内容为:《民报》发刊词、武汉新军使用的火炮、“大总统誓词”。这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国共合作,抗日烽火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D.外争国权,实业救国

56.去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重大历史事件100周年庆祝活动。他们纪念的应是( )

A.北伐战争胜利 B.武昌起义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民国成立

57.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20世纪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 制度。

A.封建专制 B.君主专制

C.资本主义 D.奴隶制君主

58.日本大化改新以中国为师,中国戊戌变法以日本为师。你知道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主要以哪国为师吗?( )

A.日本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59.为了解了孙中山一生的革命事迹,请将孙中山直接残疾的革命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序( )

①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②建立中华民国③成立革命政党同盟会 ④创办黄埔军校 ⑤武昌起义

A.①③②④ B.①③⑤②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⑤④

60.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61.“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扬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阴谋夺权 B.炫耀武力

C.投靠日本 D.逼蒋抗日

62.“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所指( )

A. 日本对东北三省殖民统B.日本占领华南地区

C. 日本对台湾实施殖民统D.日本制造南京惨案

63.“北大营两侧,暴虐的中国军队破坏我南满铁路,同我守备队发生冲突。”以电报中这一伪造的情节为借口,日本发动了(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64.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1937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65.“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D.全国性内战的开始

66.下图是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一则报道的截图。该图是日本制造( )

A.旅顺大屠杀的罪证 B.南京大屠杀的罪证

C.九一八事变的罪证 D.七七事变的罪证

67.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 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这里的“救国机会”是指( )

A.卢沟桥事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68.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1940年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八路军集中兵力对华北的日、伪军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战,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长沙会战 D.淞沪会战

69.《亮剑》中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

A.卢沟桥抗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70.1945年,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这一路线制定于(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1.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72.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进攻日军

C.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D.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73.有人认为:1840年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唱了一个“悲凉”的四部曲,其中压台曲是(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4.唐老师说:“我们往往抛开近代历史的复杂性,对统治阶级阵营中的许多政要人物与国家建树之才,如像李鸿章那样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而坚持师夷之长技,力求摆脱困局的历史人物,缺乏一点同情的了解与尊重”唐老师认为( )

A.李鸿章是很复杂的历史人物B.我们都应该同情尊重每一个历史人物

C李鸿章是爱国者 D.认识历史人物应有鲜明的阶级立场

75.《日落紫禁城》中有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在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也变,不变也变。”其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公车上书 D.武昌起义

76. 有人说,洋务运动跨出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要一步。能支持这一以观点的史实是( )

A.开放通商口岸 B.学习军事技术C.废除八股文章 D.实行君主立宪

77. 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78.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渡江战役

79.“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帝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80.如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 它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北伐战争的推动

81.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82.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中共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中共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中共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8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在1936年写 的《沁园春·雪》中的著名词句。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

A.实现了井冈山会师 B.到达了吴起镇

C.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渡过了金沙江

84.江泽民称张学良将军为“伟大的爱国者”,以赞扬他在西安事变中的巨大功绩。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 )

A.国民党 B.共产党 C.中华民族 D.日本

85.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6.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 )

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87.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0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8)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世纪60年代, 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瓦特先后三次改良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向英国赔款2100万 银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9世纪40-50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 (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1853年3月 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大大加深中国殖民化程度)
1858年 中俄签定《爱珲条约》。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穆齐发明电话
1861年 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 (它是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

1864年7月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持续了13年)
1865年 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晚晴第二次西学东渐 翻译最多

1866年 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 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中体西用应对世界的挑战)
1870年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1871年    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  
1876年 左宗棠进军新疆 (为了巩固国家统一,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贝尔申请电话专利

1872年  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也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民用企业。 ) 

19世纪70年代 申报成立

1878年 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1880年 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唐胥铁路

1881年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伊犁条约》。

1884年 在新疆设立行省

1888年 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要求变法。 

1892 鲁道夫迪塞尔发明柴油发动机

1894年7月-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1895年4月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895 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无线电报
1897年 商务印书馆成为近代最大的出版印刷机构 柴油内燃机

严复译述的发表 (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物竞天折适者生存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6月 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的唯一成果)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898年9月28日 谭嗣同就义

1899年 美国提出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6月 (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9月 《辛丑条约》签定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清政府赔款白银 4.5亿两
2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 清政府拆毁大沽以及北京到海口沿线所有炮台
4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5 惩办 朝廷内几位主战派6 清政府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
7 清政府允许按照外国的意愿修改“通商行船各条约”
1904年 清王朝颁布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1905年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

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1906年 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

1909年 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后成立临时参议院,颁布参议院制定的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9)

近代史

1840 鸦片战争(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1 英军占领香港岛,三元里人民抗英(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 中英《南京条约》

1843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844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840s 工人阶级出现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

1853 《天朝田亩制度》(解决土地问题;进步性、空想性)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天京变乱

1860 10月18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1864 太平天国天京陷落

1869 《资政新篇》(资本主义色彩)

1860s 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85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891 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

1894 甲午战争(瓜分危机达到高潮、民族意识普遍觉醒)

兴中会·檀香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联合政府”“振兴中华”

1895 《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1898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应诏统筹全局折》)

6月11日,光绪帝《定国是诏》,维新变法开始;9月21日,慈禧政变

1890s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交锋)

1900 八国联军侵华

1901 《辛丑条约》;清末“新政”(根本目的是延续其反动统治)

1903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启迪民智,除旧布新”

1904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

1905 同盟会·东京(第一个全国性政党,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革命派与改良派论争

1906 清政府“预备仿行立宪”,废除科举

1908 《钦定宪法大纲》

1911 裁撤军机处,设责任内阁;黄花岗起义;保路风潮

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

1912 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2月12日,宣统帝退位(封建帝制覆灭)

3月,《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3 宋教仁被刺杀,二次革命

1915 “二十一条”,护国运动

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资民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1917 护法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1919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21 中共一大【党的纲领: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9月,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

1922 1月,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香港海员罢工(起点)

中共二大【当前阶段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民主共和国】

1923 2月,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结束)

中共三大【党内合作】

1924 1月,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5月,创建黄埔军校;五卅运动(掀起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1925 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6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1927 大革命失败(国民党成为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

8月1日,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独立领导的开端)

八七会议【清算右倾错误,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瞿秋白为首】

9月,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旗帜)

1928 10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井冈山》(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2月,《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

张学良“改旗易帜”

1929 4月,《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12月,古田会议【规定红军必须服从党的领导】

193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农村包围城市)

1931 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932 一二八事变

2月,东北全境沦陷

3月9日,伪满洲国

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1934 10月,开始长征

1935 1月,遵义会议【毛泽东领导地位,毛中心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政治上走向成熟】

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 5月,《停战议和一致抗日》放弃“反蒋抗日”;9月1日,提出“逼蒋抗日”

10月,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12月12日,西安事变(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937 2月,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八一三事变

8月,洛川会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把工作重点放在敌后农村】

9月,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第一次重大胜利,国共合作配合最好)

9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9月23日,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8 《论持久战》(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9月,六届六中全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2月,汪伪政府

1939 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成立“防共委员会”(片面抗战到消极抗战)

7月,“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1940 《新民主主义论》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和政策

1941 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2 大生产运动“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2月,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教条+经验)(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1944 林伯渠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1940s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1945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政治路线,三大作风(理论实践相结合、和人民、自我批评)】

8月,重庆谈判

8月15日,日本投降

8月25日,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宣言,“和平、民主、团结”口号

10月10日,《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基本方针,“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0月25日,收回台湾及澎湖列岛(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12月1日,学生运动“反对内战,争取自由”

1946 1月,旧政协“五项协议”

5月,《五四指示》“减租减息”→“耕者有其田”(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过渡)

6月26日,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性内战)

1947 2月28日,台湾“二二八”起义(台湾爱国民主运动,解放斗争的一部分)

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序幕由此揭开)

7月,《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0月10日,“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国军转入战略防御阶段)

1948 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民盟占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来)

1949 1月,民主党派《对时局的意见》接受党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道路,拥护新中国

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后存在两种矛盾】

4月,北平谈判,《国内和平协定》

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联盟

9月,新政协,《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两部《组织法》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半殖半封结束,新民社会在全国范围建立,结束一盘散沙局面,废除列强不平等条约,进入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1950 土地改革

6月,七届三中全会,中心任务是在三年左右争取国家经济状况基本好转,“不要四面出击”

1951 年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1952 年初“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

1953 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1956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月,毛泽东: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双百方针”,“向外国学习”

中共八大【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大战社会生产力】

《论十大关系》基本方针: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7 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处理矛盾的方针)

1958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61 八届九中全会,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4 “四个现代化”

1965 11月10日,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1971 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着手恢复调整

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5 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全面整顿,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1976 “两个凡是”

1978 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拨乱反正思想先导)

11月,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重新确立思想路线奠定基础)

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路线,邓小平为核心,改革开放序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点】

1979 3月,邓小平·四项基本原则(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4月,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1980 5月,开放深圳、珠海、厦门、汕头

1981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拨乱反正完成)

1982 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纲领(新时期总任务、20C末翻两番、高度)】

1984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月,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85 2月,经济开发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

1987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92 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三个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强党的建设、基本路线一百年、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中共十四大【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特理论指导地位】(计划向市场)

1997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2002 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特社会主义基本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执政能力】

2003 十六届三中全会【胡锦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007 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全面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个结合”】

2012 中共十八大【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11月29日,中国梦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10)

中国近代史复习总结

林则徐虎门销烟 八上P2

1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自己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后来,英国人发现,从鸦片走私中可以牟取暴利,于是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所以派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2 虎门销烟:19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3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 八上P4

1 性质:是英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 内容: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3 危害:割地赔款,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开埠通商口岸和议定关税,便利了外资入侵,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其他 八上P5: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上P8

英法联军

1 背景:鸦片战争后,英国不满足已经获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英国的无理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 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相继攻陷大沽、天津,10月,攻占北京。在北京闯入圆明园,洗劫过后,并放火烧园。

3 所签定的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俄国趁火打劫 八上P10

俄国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为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时间

条约名称

侵占领土范围

侵占领土面积

1858年

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4年

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

1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八上P11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军于1853年占领南京。1862年与洋枪队在太仓地区开展激战,洋枪队大败。

左宗棠收复新疆 八上P12

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881年,收回伊犁。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建设和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甲午战争 八上P15

1 原因: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战争。

2 英雄人物:邓世昌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八上P17

1 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的通商口岸)、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制度,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辛丑条约》 1901年 八上P22

1 国家:英国、俄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2 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为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国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规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洋务运动 八上P29

1 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 目的: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 主要人物:中央以奕忻(打不出该字 应是言字旁)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2

5 主要活动:

前期

“自强“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后期

“求富“

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

南洋、北洋、福建海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需要

1862年京师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校,一些科技学堂,军事和学堂,培养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6 失败的标志: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7 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注意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并且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出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戊戌变法 八上P35

1公车上书

2百日维新

1 时间:1898年6月~9月

2 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发言论,训练新式军队。

3 变法失败: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光绪皇帝没有实权。掌握大权的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把光绪皇帝囚禁在中南海,逮捕维新认识,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等人被杀。

4 评价: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 八上P40

1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革命的旗帜: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核心:民权

局限:没有彻底的反帝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2武昌起义

1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 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2月,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3

3 重大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新文化运动 八上P45

《新青年》

1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 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3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统治,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4 意义: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其他 八上P50—P56: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皇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1904年,请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请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伤害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五四运动 八上P63。

1 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北京为中心。1919年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国“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第二天,北京学生进行总罢课,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全国各地学生纷纷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2 第二阶段:工人为主力,上海为中心。伤害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3 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逮捕的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 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物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诞生 八上P65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础——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无产阶级起了巨大作用)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中共一大

1 人物:毛泽东、懂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

2 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 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心了。

4 注意:“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心了”“新”在——指导思想不同(以马克思思想为主体)代表阶级利益不同(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及广大群众根本利益)奋斗目标不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

北伐战争 八上P69

黄埔军校的建立

1 时间:1924年5月

2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

3 性质: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学校

4 主要人物: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校长)廖仲恺(党代表)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5 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6 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

1 目的: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 主要对象:吴佩孚、张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3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4 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5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四一二政变),大屠杀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6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建立起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南昌起义 八上P75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意义: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井冈山根据地 八上P76

红军长征 八上P77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包围圈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最远处为陕西的吴起镇 甘肃会宁地区的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胜利(1936年10月)的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详细见专题

5

抗日战争 八上P85——P106

日本侵华事件:九一八事件 七七事变

日本法西斯暴行:南京大屠杀 七三一部队

中国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

共产党: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国民党抗日态度:1937年以前战略防御 1938年10月开始战略相持 1943年8月~1945年战略反攻

九一八事件 P85

1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柳条湖事件,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跑轰沈阳城。

2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

3 全国人民反对不抵抗方针,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侵略。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P88

1 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2 和平解决及其影响: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3 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侵略。经过多放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 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七七事变 P91

1 时间、地点:1937年7月7日夜,北京卢沟桥

2 影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掀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南京大屠杀 P93

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杀害中国人达30万人

台儿庄战役 P97

1938年春,中国军队为保卫徐州,集中60万兵力,在李宗仁指挥下,组织徐州会战。战役中共消灭日军一万多人。

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民的抗战勇气。

百团大战 P98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破坏了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著名画家——徐悲鸿 科学家——侯德榜

6

中共七大 P103

时间、地点:1945年4月在陕西延安举行

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日本投降

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①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②苏联政府发表对日宣战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侵占中国东北的日军③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军队,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大规模反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解放战争 八上P112~P128

中国共产党 战略防御(1946-1947)→ 进攻(1948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决战(1949年的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国民党 全面进攻(1946-1947)→ 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转入国统区

附:国共和谈 ①西安事变 目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结果:取得成功,结束了十年内战。

②重庆谈判 目的:见下面的“重庆谈判” 结果:内战

重庆谈判 P122

双方目的

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国民党:准备内战,争取时间,调兵遣将,欺骗人民。

双十协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对于解放区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

内战全面爆发 P115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性质:美帝国主义出钱,蒋介石出兵的反共反人民的战争。

转战陕北 P117

挺进大别山 P120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7

三大战役 P123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林彪等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10月,解放军攻克锦州,封闭了国民党军进出东北的大门。此战役歼灭敌军47万人。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人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与华北野战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此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战役名称

指挥人员

军队

主要城市

意义

辽沈战役

林彪 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

攻占锦州、长春起义、攻克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以徐州为中心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北平、天津、张家口、北平接受和平改编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的意义: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P127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8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11)

第一部分:选择、判断

一、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鸦片战争。

二、中国 近代史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近代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四、近代中国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五、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六、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促进中国人的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七、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的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提高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表现:军事侵略(主要手段)、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九、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1842年8月29日

十、南京条约签订的意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十一、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十一、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十二:洋务运动的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十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对国外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十四、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十五、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十六、戊戌政变的时间:1898年9月

十七、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的内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十八、同盟会的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十九、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核心)、民生

二十、临时约法的意义:废除了两千多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二十一、1919年到1949年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的性质:半封建半殖民性质的社会。

二十二、1919年到1949年三十年间中国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义革命。

二十三、新民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二十四、中国是否是首个反法西斯国家:是

二十五、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二十六、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革命形势严峻、社会性质特殊、经济、政治不平衡、农民问题。

二十七、南昌起义的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二十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

二十九、遵义会议的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十、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卢沟桥七七事变。

三十一、“三三制”政权;即在政权人员构成比例上实行共产党员、党外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的制度。三三制及三三制政权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具体运用,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条件下推进民主政治的一个创举。

三十四、三大战役的时间: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平津战役从1948年12月5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

三十四、三大战役的意义: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三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各阶段经验教训的总积累,标志着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后胜利。它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三十六、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反革命势力的分化瓦解。

三十七、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三十八、“二二八”事件是不是学生运动:不是。

三十九、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性质。

四十、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四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四十一、中国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没收官僚主义,确定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地位;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四十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四十三、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十四、15计划的时间:1953—1957。

四十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和时间: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行业改造基本完成。

四十六、1971年10月25日中国的合法席位在联合国恢复。

四十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标的确定: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十八、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

四十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

第二部分:简答、材料

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二,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这是万古不覆的真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华民族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只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才能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使国家真已强大起来。

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三、洋务运动的内容、指导思想、意义、失败原因是什么?

答:洋务运动的内容是: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

4、派遣留学生。

洋务运动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其分类思想就是“ 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

洋务运动的意义:

1、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

3、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务运动促使了国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有腐朽性。

四、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是什么?

答:维新运动的意义是: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原因是:

1、客观: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 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势力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难以取   

2、主观: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却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在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五、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是什么?

答:辛亥革命的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廷的腐朽统治,对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给以沉重打击。

3.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4.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5.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六、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答:一、马克思主义具有其他“主义”所没有的真理力量。

二、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满足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

四、辛亥革命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七、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新面貌有哪些?

  答: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八、抗日统一战线的意义?

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九、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第二、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第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第四、击退国民党的反共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十、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答: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第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十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这些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深人贯彻。 第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第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第七、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第八、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第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二、为什么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居于根本地位,既是其他成就的必然发展,又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其他成就。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巩固其他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党和人民在未来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提供了可能。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12)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

①、1840—1842年鸦片战争取和平 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1883—1885年中法战争 ④、1894—1895年中日战争 ⑤、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⑥、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⑦、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专题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①、林则徐禁烟 ②、抗英将领 [关天培(虎门)→葛云飞(定海) →陈化成(吴淞)]

③、清政府两个**大巨:琦善→奕山 ④、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⑤、太平军反抗侵略 ⑥、左宗棠收复新疆 ⑦、中法战争时,老将冯子材在镇南关抗击法军,刘铭传率 军民抗击法军。 ⑧、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及英勇抗敌的爱国将领 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军事活动 ⑩、抗日战争

专题三: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①、从探索的阶段看,可分两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1年 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夕,主要是向西方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此阶段可分为三个小阶段。a、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阶段。b、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第二阶段:从1921年**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具体的国情,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路线和政策。

②、从学习的国家看,可分为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严复主张“走英国人的路” 第二阶段:康有为、梁启超主张“走日本人的路”

第三阶段:孙中山主张“走美国人的路” 第四阶段:**成立时期主张“走俄国人的路”、后来“走自己的路

③、从探索御辱强国道路的阶级和具体实践效果看,可分为四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地主阶级 第二阶段:农民阶级 第三阶段:资产阶级 第四阶段: 无产阶级

第一阶段:地主阶级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第二阶段:农民阶级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

第三阶段:资产阶级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革命派c、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第四阶段:无产阶级 五四运动中开始担负起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任务。**成立后,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专题四:民主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

①、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 ②、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分裂 ③、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 ④、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分裂 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思考

a、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b、两党分裂和内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事实说明,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c、在新的历史时期,希望国共合作,精诚团结,以民族利益为重,为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列表法:理清概念,综合记忆

例如一:通过列表掌握中国社会是怎样一步一 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时 间

事 件

条 约

危 害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例如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

次数

时间

社会性质的变化

变化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

1840年鸦片战争后

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侵华,清政府**,中国战败,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二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次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完成,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例如三: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次数

时间

事 件

主要任务

第一次

1911年

辛亥革命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次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次

1978年底

十一届三中全会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例如四:中国共产党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召开的三次会议

次数

时间

事 件

主要任务

第一次

1956年

**“八大”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地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第二次

1978年底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次

1987年

**“十三大”

明确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要求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例如五:**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

时间

工作重心转移

1927年八七会议后

文家市决策,从进攻城市改向农村进军

1949年七届二中全 会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例如六:**历史上三次转折性的会议

时间

转折点

1927年八七会议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1935年遵义会议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浓缩归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内容

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次革命: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

四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五股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

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

七款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八个重要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 九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 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十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

3、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①、历史人物类(或派别)比较

例如:比较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异同。

从思想主张看:1)政治:同——都主张维护清朝统治。 异——洋务派单纯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2)经济:同——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异——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维新派则明确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文化:同——都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教育,注重培养人才。异——维新派主张废除八股取士制度。

4)对西方态度: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异——洋务派对外妥协投 降;维新派要求挽救民族危 机,揭露列强侵华罪行。

        从社会背景看:洋务派和维新派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物。

        从阶级立场看:洋务派都是封建大官僚,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维新派都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主张。

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类的比较

例如: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从战争爆发的背景看: 1)、 时代背景 不同——前者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后者发生于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2)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侵略权益。

从战争的过程看: 1)地域同——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2)手段同——都在北京进行了野的烧杀劫掠。3)统治者对敌态度相同——清朝最高统治者都离京出逃。 从结果和影响看:

1)都是列强联合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2)结果同——都迫使清政府屈服投降,签订了不平等条约。3)影响不同——前者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后者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③、其他类型的比较

        例如一:比较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事 件

目 的

作 用

挺进大别山

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武汉

渡江战役

歼灭一切反 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解放南京,推翻统治中国大陆长达22年的国民党政府

例如二:比较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阶级基础、合作方式、革命任务、政治纲领和结果上各有什么不同。

①、阶级基础不同:前者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后者是更广泛,不仅包括上述四个阶段,还包括一切赞同抗日的力量。

②、合作方式不同:前者是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后者是国共两党的党外合作。

③、革命任务不同: 前者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后者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是世界反法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④、政治纲领不同: 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国共合作宣言》。

⑤、结果不同: 前者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中途破裂,后者是虽有严重的矛盾和斗争,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胜利,完成了抗日的伟大历史使命。

例如三: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和中国改革开放后开放沿海城市这两个不同时期的中国政策的比较。

①、从目的来看 ②、从国家主权来看③、从影响来看

例如四;熟悉各课子目,并与前后课子目联系起来,积极思考分析

例如:《中国历史》第四册第6课 课标题:抗日救亡运动 子标题:华北危急、“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例如五:原因、结果之间要因果相连,前呼后应 例如复习抗日战争时期八一三事变时,可联系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把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四次侵华事变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完整的体系。

例如六:善于分析,掌握规律,解决其他同类问题项原则 例如:学了“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亚洲经济的发展”后,要联想到当今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需要了解这些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

三)、关心时政热点,培养分析能力,是提高历史成绩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国近现代史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1、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问题

        知识链接:①、党的重要代表大会制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内容略)②、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内容略)

2、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知识链接:①、人类政治文明建设: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民主义、****的建立、《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一大党纲、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七大《论联合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人类物质文明建设: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社会主义各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③、人类精神文明建设:魏源的思想、严复的思想、近代洋务派思想、维新派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民主精神、长征精神、抗日民族精神、探索创新精神、中华民族精神

3、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知识链接:中国近现代史上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

①、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②、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③、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④、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⑤、1953年通过合作化道路,将个体的农民经济引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⑥、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知识链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临时约法、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和“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共同纲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八大”的路线、**“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十二大”(走自己的道路)、“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中部地区崛起问题

①、江西:《天津条约》增开九江为通商口岸;二次革命时,江西都督李列钧首先在湖口誓师讨袁,宣布独立;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八·一”南昌起义,8月1日为建军节;1928年井冈山会师;井冈山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瑞金、于都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②、湖南:湖南人陈天华写的《猛回头》和《警世钟》;北伐战争时湖南是主要战场之一;1927年5月,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秋);文家市决策。

③、湖北:《天津条约》增开汉口为通商口岸;洋务派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汉阳铁厂(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企业),还在武昌办了湖北织布官局;谭嗣同在长沙主持了时务学堂;武昌起义;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北伐战争时湖北是主要战场之一,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在湖北攻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战领武昌城;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地区,开辟鄂豫皖解放区;“一五”计划时,在武汉架起了武汉长江大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湖北宜昌新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④、安徽: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个兵工厂);二次革命时,安徽省宣布独立;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地区,开辟鄂豫皖解放区;淮海战役时解放军在安徽双堆集歼灭大量敌军。

⑤、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晋绥抗日根据地;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时在山西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⑥、河南:晋冀豫、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7年6月底,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地区;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开辟鄂豫皖根据地;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陈毅、栗裕发展了豫皖苏解放区,淮海战役时,解放军在河南东部陈官庄全歼敌军。

6、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周年纪念大事

①、南昌起义发动和人民军队诞生80周年。②、李大钊就义80周年。③、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

④、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60周年。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⑤、“一五”计划完成50周年。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⑥、**“十三大”召开20周年。(1987年)⑦、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1997年7月1日)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13)

⑴1921年一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⑵1922年二大的中心任务(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⑶1923年三大的方针(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⑷1927年八七会议的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⑸1935年遵义会议的意义(结束左倾统治,确立正确领导;独立解决问题,走向成熟标志;实现三个挽救,生死攸关转折);
⑹1935年瓦窑堡会议的方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⑺1937年洛川会议的路线(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⑻1945年七大的任务(建立新民民主义国家)及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⑼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的工作重心(乡村转移到城市)、总任务(农业变工业、新民变社会);
⑽1956年八大分析的社会主要矛盾(表面上是农业国与工业国、需要和现状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和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⑾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八届十一中全会(发动文革的标志)、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的错误批判)和中共九大(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写进党章)的错误决定;
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工作重心转移(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伟大决策(改革开放)、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邓小平为核心);
⒀1982年十二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87年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
1993年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代领导核心);
1997十五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十六大(三个代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第四代领导核心)

1. 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 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 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 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 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需要注意的几次重要会议 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

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名言13篇

https://m.sxqingyun.com/mingrenmingyan/82836/


推荐访问:中国近现代史名言 中国近代志士名言
    上一篇:近代名人名言励志4篇 下一篇:近代名人名言大全4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