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名句7篇

|古代名人名言

古代名人名句7篇

古代名人名句(1)

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xszw88]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枪,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古代名人名句(2)

古代名人爱学习故事

刺股悬梁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凿壁偷光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墨池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现代名人爱学习故事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数学家张广厚吃书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这,是吃书

名人爱学习故事

朱德,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你们知道吗?他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妈妈做事,每当放学回家,他总是悄悄地把书包一放,然后就帮助妈妈去挑水或放牛。农忙的时候,朱德便整天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朱德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母亲给了我一个勤劳的习惯。这个勤劳的习惯使我拥有了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和经验。

毛泽东从6岁开始,就下田帮助大人干活了。8岁上学后,他每天早晨和下午放学,都要放牛,做零碎活。13岁至15岁的时候,他停学在家,整日在田间劳动,晚上还要帮助爸爸记帐,因为当时,他是全家识字最多的人。毛泽东是一个劳动能手。他种田不怕多流汗水,人家锄两遍地,他锄三遍;平时走在田间,见草就拔。因此,他种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他自己又在山坡下开了一块菜地,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他把菜园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简直像一座花园。他还自己喂牛、喂猪。一有空,就用铁蓖子给牛梳毛,使牛身上不长虱子。他把牛圈和猪舍打扫得很整洁,所以,他喂的牛和猪,从来不生病。毛泽东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放牛时,还经常组织大家做各种有趣的游戏。这样孩子们都愿意和毛泽东一起放牛,牛放得好,玩得也高兴。在劳动中,毛泽东从来都是踏踏实实,不偷懒取巧。一次,父亲让毛泽东和他弟弟到田里去摘豆,弟弟调皮,选豆子长得稀的地方摘。豆稀,摘起来当然容易,面积也显得宽。毛泽东却选了一块豆子长得密的地方摘。他一颗一颗地摘着,用了很长时间,才摘了一小块地。父亲来了,站在地头,随便看了一眼,就称赞弟弟而责备哥哥。毛泽东没有吱声,把篮子拿给父亲看,父亲知道自己批评错了,笑了,不说话了。

国旗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全体四个阶级对党的向心之意,受党的全面的领导。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召开时亲手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

古代名人名句(3)

古代名人励志爱国的故事

导读:本文 古代名人励志爱国的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康熙帝反对南北分治
  清朝的康熙皇帝亲政的时候,还不到20岁,却遇到了很多麻烦事。当时有个叫吴三桂的汉军首领,因为为清朝夺取全国立了大功,被封为平西王,势力越来越大,后来又野心勃勃,以西南为基地发兵谋反,要与清朝争夺天下。他的军队人多,又得到了其他地方的支持,气势汹汹。当时清朝刚刚稳定下来,对吴三桂作战,兵力、财力有很多困难。有的大臣就劝康熙皇帝不要派兵镇压,而是议和为上,实在不行,就把长江以南的地区让给吴三桂,实行南北分治。如果真那样,就又要出现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了。
  康熙皇帝坚决不同意。他说,不管有多大难处,也要派兵平定叛乱,南北分治是绝对不许可的。于是,他亲自调集各种军队,和吴三桂叛军较量,又采取各种手段分化瓦解,孤立首要,终于扭转了被动局面,顶住了叛军的大规模进攻,继而开始反攻。
  吴三桂没想到年轻的小皇帝这么果断坚决,而且他自己又是名声极坏的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仗越打越糟,最后自己先病死了,叛乱也被平定了。事实证明,康熙皇帝顺应历史潮流和民心,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完全正确的。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古代名人名句(4)

中国古代名人别称     

                     陈贤庆辑录

 小序:不时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中国人死板,不及外国人幽默。中国人中,不懂得幽默的大有人在,但是,如果以此下定论,认为中国人死板,不懂得幽默,似有失公允。现代的中国人且不说,我们的古人,从来就懂得幽默,也经常表示出幽默和智慧的。如果要深入论证,那就太烦杂了,不妨就从某一个小小的侧面以证明这一点。许多古人都有别称,有的是自称,更多的是别人给予的。这些别称,有的是赞誉,如“瘦羊博士”“大树将军”“强项令”等;有的是贬斥的,如“无愁天子”“伴食宰相”“刘棉花”等;有的则是调侃性质的,如“缩葱侍郎”“纪大烟袋”“郑鹧鸪”等。但是,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别称,都充满了幽默和智慧,包含了激浊扬清的鲜明态度。笔者在读书时,对这类别称很感兴趣,但并没有做一些收集整理的工作。近日趁放假,花了数天时间,翻阅了几册书,辑录了如下一些内容。虽然看似丰富,但其实仍挂一漏万,只能留待日后再作补充了。如果这里的资料,别人也需要或者采用,这也是我感到欣慰的事。

先秦:广成子、空洞子、五羖大夫、鲁男子、鸱夷子皮、陶朱公、谈天衍

秦汉:亚父、智囊、召父、杜母、关西孔子、张三箧、飞将军、苍鹰、国之桢干、铜臭司徒、一钱太守、小冠杜子夏、大冠杜子夏、万石秦氏、屠伯、文伯、曹大家、隐翁、江夏黄香、逸民、南州士之冠冕、凤雏、学海、瘦羊博士、大树将军、卧虎、强项令、白马生、绣囊、神父、白衣尚书、陈惊座

三国:三狗、虎痴、三日仆射、好好先生

两晋:江左夷吾、五柳先生、麻面尚书、人之领袖、奇童、璧人、谢春草、

南北朝:地上之虎、书淫、山中宰相、神君、水淫、圣小儿、无愁天子、画圣、惊蛱蝶、双璧、触触生

隋唐:慈母、笑里刀、人猫、邺仙、李谪仙、诗圣、诗豪、书圣、草圣、药王、茶神、茶圣、茶王、茶仙、茶祖、花师、三珠树、赵倚楼、朱五经、妒痴、双雕侍御、百代画圣、神人假手、青铜学士、郑鹧鸪、五言长城、许浑千首湿、翰林六绝、人之杞梓、冰山右相、伴食宰相、缩葱侍郎、三戟崔家、百纸参军、苏模棱、李猫、记曲娘子、得得和尚、碧鹳雀

五代:不倒翁、诗窑子、玉界尺、王铁枪、朱万卷、幕府书橱、独立使君、边佛子、边菩萨、边和尚

两宋:杜万卷、欧九、狄天使、拗相公、阎罗包老、铁面、包青天、无地起楼台宰相、公相、媪相、三旨宰相、四如给事、由窦尚书、安乐先生、朱万拜、书楼孙氏、书楼孙氏、殿上虎、张鹘眼、王夜叉、扪膝先生、铁肝御史、五知先生、谢蝴蝶、张三影、张孤雁、张春水、贺梅子、山抹微云秦学士、山抹微云君、红杏尚书、鲍孤雁、米癫、佛子、神童、北山学士、南郭先生、独山翁、苏翁、逍遥子、鱼头参政、蟋蟀宰相、三外野人、倚松道人、

元代:袁白燕、廉孟子、

明代:杨春草、大声秀才、白沙先生、四铁御史、埋羹太守、冷面寒铁、况青天、刘棉花、钱塘一叶清、五彪、痴翁、

清代:河间才子、纪大烟袋、青藤门下走狗、王黄叶、王桐花、石爹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秋老子人称“广成子”,因居于空洞上,又自号“空洞子”。

® 春秋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音古,指黑公羊)皮赎回相秦,人称“五羖大夫”。

® 春秋时鲁国人颜叔子独居一室,一天,一位女子要求投宿,颜叔子整夜点着蜡烛火把照明以避嫌,时人称他为“鲁男子”。

® 战国时越国大夫范蠡。他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激流勇退,归隐民间为商贾,于是以“鸱夷子皮”自号,并改名为“陶朱公”。

® 战国邹衍,精通阴阳五行,爱发议论,时人认为不合常理,称他“谈天衍”。

® 秦汉人范增,足智多谋,为项羽效力,项羽尊称他为“亚父”。

® 汉代晁错,精研法家刑名之学,为汉文帝所重,被称为“智囊”。

® 汉代召信臣做上蔡县令时,爱民如子,百姓称他为“召父”。

® 汉代杜诗做南阳太守,除暴安良,关心民生,百姓感激他,称他为“杜母”。

® 汉代杨震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追随他学习的有一千多人,时人称他“关西孔子”。

® 汉代张安世,博闻强记,汉武帝驾临河东时,丢失了三箧书,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书,只有张安世能够说出内容,后来找回三箧书,果然不错,人称他为“张三箧”。

® 汉代李广,精于骑射,勇冠三军,人称“飞将军”。

® 汉代郅都,任中郎将、中尉等,敢于直谏,执法严酷,权贵称他为“苍鹰”。

® 汉代卢植为人刚毅有气节,曹操称赞他为“国之桢干(栋梁)”。

® 汉代崔烈花五百万钱买了个司徒的官,时人称他为“铜臭司徒”。

® 东汉刘宠任会稽太守,廉洁奉公,离任时,有五位老人每人送他一百钱,刘宠只各选一枚,出了地界,把钱投入江中,时人称他“一钱太守”。

® 汉代杜钦与杜邺,同字子夏皆以文才称于世,但两人时被人叫混,于是杜钦主动戴一顶小冠,杜邺则戴一顶大冠,时人称杜钦为“小冠杜子夏”,称杜邺为“大冠杜子夏”。

® 汉代秦彭,与堂兄弟四人都是二千石的官,人称“万石秦氏”。

® 汉代严延年为河南太守,手段残酷,杀人无数,人称“屠伯”。

® 汉末陈琳,文章写得很好,他的好友张竑称他“文伯(文坛霸主)”。

® 汉代班昭,早年守寡,很有文才,多次被召入宫想皇后及嫔妃们传授知识,当时号为“曹大家(音姑)”。

® 汉代龚胜,曾为谏议大夫,王莽篡政后,隐居乡里,字号“隐翁”。

® 汉代黄香,侍奉父亲极为孝顺,京师人称她“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 汉代严遵,在成都摆摊卖卦算命,每天赚够一百文钱即关门挂帘研读《老子》,杨雄曾向他学习,称他为“逸民”。

® 东汉末的庞统,德才超卓,时人称他“南州士之冠冕”,又称他“凤雏”。

® 东汉何休,学识渊博,著作丰富,时人称他为“学海”。

® 东汉甄宇,为人谦逊。光武帝建武期间,每年岁终祭神之后,皇帝按例下诏赐博士每人一头羊。因为羊有肥瘦,负责分羊的总管感到为难,甄宇带头取了最瘦的一头,众人再无争执。人送其美称“瘦羊博士”。

® 东汉光武帝时将军冯异,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平时却为人谦和容让。每当行军休息时,诸将军常坐在一起争功论赏,争得面红耳赤,冯异则常躲开,自己坐在树下,军中称为“大树将军”。

® 东汉董宣为洛阳令,不畏权势,京中号为“卧虎”。又因得罪湖阳公主不肯低头认罪,被光武帝称为“强项令”。

® 东汉张湛,官至光禄勋,敢于直谏,常骑一匹白马上朝,皇帝称他“白马生”。

® 东汉马融,学习勤奋,有一次梦见一树林,林中繁花似锦,便摘了许多花朵吃下,醒来后就对天下文词无所不知。当时人称他为“绣囊”。

® 东汉宋登,任汝阳县令时,为政清明,治理有方,时人称为“神父”。

® 汉代郑均,品格高尚,多次征召不就,汉章帝亲赴他家,赐他终身尚书俸禄,时人称他为“白衣尚书”。

® 汉代陈遵,道德文章均受人尊敬,每一出现,往往举座瞻望,人称“陈惊座”。

® 三国时,大将军曹爽手下的何晏、邓飏、丁谧被称为“三狗”。

® 三国时曹操部将许褚,容貌雄奇,勇力绝伦,而为人赤诚近于痴,时人称他为“虎痴”。

® 三国时的阮咸好喝酒,据说一年中只有三日醒着,他曾任仆射一职,人称“三日仆射”。

® 三国时的司马徽,不谈人短处,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他安否,答曰:“好。”有人告诉他自己儿子死了,他答曰:“大好。”其妻责备:“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死反亦言好?”他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人称他为“好好先生”。

® 晋代王导足智多谋,具有治国才能,温峤称赞他为“江左夷吾(管仲)”。

® 晋代陶渊明,隐居田园,宅边有五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 晋代赵猛为尚书令,口才极佳,常给人解决纷争,因他脸上有麻点,时人称他“麻面尚书”。

® 晋代魏舒,容貌壮伟,能断大事,司马昭很器重他,曾说:“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

® 晋代潘岳才名冠世,姿容俊美,少年时乘车出行,路上的女子都争相向他投掷果子,乡人称他为“奇童”。

® 晋代卫玠,相貌秀丽,神韵清远,时人称为“璧人”。围观卫玠的人常挤得水泄不通,他死时仅二十七岁,当时人称“看杀卫玠”。

® 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因其《登池上楼》一诗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被人称为“谢春草”。

® 南北朝北齐人高昂,字傲曹,体态雄异,有大志,自称“地上之虎”。

® 南北朝刘峻,勤于读书,常常通宵达旦,有时昏睡去头发也被烧掉,听说谁家有好书一定要去借,时人叫他“书淫”。

® 南朝陶弘景很有学问,曾做官,后辞官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与他很有交情,每有国家大事,就向他请教,时人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

® 南朝孔奂任晋陵太守,清正廉洁,体察民情,所得俸禄都分给孤儿寡妇,人称“神君”。

® 南朝梁的何佟之有洁癖,每日洗澡十多次也认为未够,时人称他“水淫”。

® 南朝人祖莹,八岁时通晓《诗经》《尚书》。他常常在晚上苦读,为防家人发现而阻止他,就把灯光遮挡起来,当时号称“圣小儿”。

® 北齐后主高纬生活荒淫,无心朝政,并附庸风雅,作《无愁曲》,民间怨声顿起,称之为“无愁天子”。

® 北齐杨子华善画马,有次在墙上画了一匹马,夜里似闻马在哀鸣,时人称他为“画圣”。

® 北齐魏收,恃才轻薄,当时人称他“惊蛱蝶”。

® 北魏陆暐与弟陆恭,皆有盛名,时人称为“双璧”。

® 北朝熊安生博通经书,专研“礼”学,有次拜访徐之干与和士开,忽醒悟徐之干父亲名雄,和士开父亲名安,熊安生为了避讳,于是自称“触触生”。时人为此嘲笑他。

® 隋代辛公义,任岷州刺史时,境内百姓很害怕生病,谁病了全家全村人避开他,有病的人大多死去。辛公义把病人抬回衙门大厅,亲自为他们治病,向家人讲明道理,百姓觉悟,风俗渐变,称他为“慈母”。

® 唐代奸相李义府外柔内奸,被人称为“笑里刀”,又号“人猫”。

® 唐代宰相李泌,因功封为邺侯。他爱好神仙道术,时人称他“邺仙”。

® 唐代大诗人李白,好饮酒,诗写达浪漫豪放,时人认为他原是天上的神仙,故称他“李谪仙”。

®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歌冠绝一时,被称为“诗圣”。

® 唐代刘禹锡,诗歌风格雄浑豪迈,被白居易推为“诗豪”。

® 唐代长安城有一妓女曹文姬,擅长书法,为关中第一,当时号称“书圣”。

® 唐代书法家张旭,嗜酒善书,尤以草书最为知名,是狂草派的先驱,有“草圣”之称。

® 唐代孙思邈,精通医药,世称“药王”。

® 唐代陆羽,是著名茶學家。有“茶神”、“茶圣”、“茶王”、“茶仙”、“茶祖”等美誉。

® 唐代宋单父善种牡丹,被皇帝召至骊山种了牡丹万株,颜色形态个异,宫中称他“花师”。

® 唐代王勃与兄弟王勔、王勮,皆有才名,被人称为“三珠树”。

® 唐代诗人赵嘏,诗才很高,尤其以“长笛一声人倚楼”一句闻名,人称他“赵倚楼”。

® 唐代朱诚操守高洁,学问渊博,以“五经”教授学生,人称他“朱五经”。

® 唐代诗人李益诗歌写得好,但生性多疑,为人苛刻,尤其怕妻妾与外人接触,时人称他为“妒痴”。

® 唐代高骈,善射,曾一箭双雕。后当了侍御史,人称“双雕侍御”。

® 唐代画家吴道子,不仅擅长画山水花草,而且人神鸟兽,无所不精,故有“百代画圣”“神人假手”之称。

® 唐代张鷟,自幼聪明,官至学士,时人称他的文章有如青铜钱,万选万中,所以也称她“青铜学士”。

® 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扬名,时人称他为“郑鹧鸪”。

® 唐代诗人刘长卿,专工近体,尤善五律,曾自诩“五言长城”。

® 唐代诗人许浑,长于律诗,以登临怀古、山水田园为佳。因诗中多用“水”字,人称“许浑千首湿”。

® 唐代李邕,书法、诗文等六种技艺都出类拔萃,时任称他“翰林六绝”。

® 唐代韦述兄弟六人为官,皆有政绩,时人称为“人之杞梓(良木)”。

® 唐代杨国忠为右相,畏惧他的人以他为“泰山”,进士张彖却称他为“冰山右相”,意为太阳一出即溶化。

® 唐代卢怀慎与姚广同为宰相,但卢缺少才干,把什么事都推给姚广做,时人称他“伴食宰相”。

® 唐代侯思止任侍郎,吃葱油饼一定要人少放葱多放肉,人称他为“缩葱侍郎”。

® 唐代崔琳,与弟崔珪、崔瑶均为大官,都有棨戟护卫,时人称他们“三戟崔家”。

® 唐代杜暹任婺州参军,离任时,有个小吏送他一万纸钱,杜暹盛情难却,只好接受一百张,时人称他“百纸参军”。

® 唐代苏味道,有文名,官至宰相,但为人圆滑,说做事“模棱持两端可也”,人们叫他“苏模棱”。

® 唐代李义府,外表温良恭顺,实际十分狡诈阴险,笑里藏刀,人们叫他“李猫”。

® 唐代有歌妓叫张红红,听一遍便能将新曲记下,后被召入宫中,时人称她“记曲娘子”。

® 唐代僧人贯休,以诗闻名,其诗有“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万山得得来”句,被人称为“得得和尚”。

® 唐代裴宽,品格高尚,有才华,常穿一件绿衣,身体瘦弱颀长,人们笑他为“碧鹳雀”。但刺史韦诜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他。

® 五代的冯道,历事五朝而不衰,自号“长乐老”,人称“不倒翁”。

® 五代后蜀的王仁裕,写诗万首,时人称他“诗窑子”。

® 五代赵光逢,以文章品行知名,人们赞叹他方直温润,称他为“玉界尺”。

® 五代王彦章,作战勇敢,总是提一铁枪,纵横驰骋,人称“王铁枪”。

® 五代朱遵度,学识渊博,人称“朱万卷”,又称“幕府书橱”。

® 五代后周裴俠,清廉谨慎,奉公守法,有一次周太祖让他独立站在一边,对其他大臣说,有谁和裴俠一样品格的,请和他站在一起,结果没有人敢站出来。时人称他为“独立使君”。

® 五代南唐的边镐,曾带兵攻克建州,保存所有俘虏的姓名,被建州人称为“边佛子”;后攻克潭州,秋毫无犯,潭州人又称他“边菩萨”;后作了节度使,大力提倡佛教,人们又称他“边和尚”。

® 宋代杜镐,学识渊博,有过目不忘之才,经常不厌其烦给人指点,人称他为“杜万卷”。

® 宋代欧阳修排行第九,朋友也叫他“欧九”。

® 宋代狄青为延州指挥使,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名声大振,人称“狄天使”。

® 宋代王安石,立场坚定,办事果敢,性格执拗,人称“拗相公”。

® 宋代包拯任开封府尹,威严公正,权贵惧怕,人称“阎罗包老”;因脸黑,办事不讲情面,人“铁面”;因常为民作主,人又他称“包青天”。

® 宋代寇凖为官四十年,没有田园邸舍,有人作诗笑他:“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后辽国使者来京,问寇凖说:“你莫非就是无地起楼台宰相?”

® 宋代蔡京,官至太师,宋徽宗赐他“公相之印”,蔡京于是自称“公相”。太监童贯后也官至太师,人称“媪相”。

® 宋代王珪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领旨、传旨”外不干别的事,人称“三旨宰相”。

® 宋代李邺任给事,有次出使金国回来,大谈金人“如飞龙”“如老虎”“如旱獭”“如猿猴”,多么厉害,时人称他“四如给事”。

® 宋代许及之,任吏部尚书,一天,权臣韩侂胄生日,许去迟了,门人不准他由大门进去,许曲身从一小门钻进去,被人讥笑他为“由窦尚书”。

® 宋代邵雍,有文才,居洛阳,亲自砍柴耕种,供养父母,安贫乐道,居室起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 宋代朱浚,为驸马,官至两浙转运使兼工部侍郎,每次上奏,一定要写上“万拜”,时人称他“朱万拜”。

® 宋代孙长孺,酷爱学习,喜欢搜罗书籍,专筑一楼藏书,人称“书楼孙氏”。

® 宋代刘安世做谏官时,敢于在宫殿上直言,不怕皇帝发怒,时人称为“殿上虎”。

® 宋代张威,官至扬州观察使,统兵打仗,战无不胜,战斗越激烈,他精神越好,两眼变红,人称他为“张鹘眼”。

® 宋代王德曾率十六骑夜入隆德府,生俘金国姚太师。宋钦宗问姚被俘时情形,姚说:“臣被俘时,只见有夜叉来到面前,无从反抗。”王德因而被人称为“王夜叉”。

® 宋代喻汝砺,气节高尚,反对与金议和,曾摸自己的膝盖说:“我是不会让你弯曲的。”时人称他“扪膝先生”。

® 宋代钱剀(右边应是“页”),曾任殿中侍御史,刚烈正直,苏轼有诗赞他“乌府先生铁作肝”,人称“铁肝御史”。

® 宋代李若拙,为人崇尚气节,自号“五知先生”。“五知”即知时、知难、知命、知退、知足。

® 宋代词人谢逸,字无逸,临川人,曾作《蝴蝶诗》三百首而闻名于世,世称“谢蝴蝶”。

® 宋代词人张先喜欢用一“影”字,著名的句子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无数杨花过无影”“隔墙送过秋千影”等,人们称他“张三影”。

® 宋代词人张炎,其词追求骚雅,严守音律,字句工巧。宋亡后词风凄怨苍凉,多追怀往昔,抒写家国身世之悲。其《解连环•孤雁》词,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之句,广为流传,人皆称之“张孤雁”。又曾因写《南浦》咏春水一词,被人称“张春水”。

® 宋代词人贺铸,晚年的一首《青玉案》曾名动一时,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广为传唱,贺铸也因此博得“贺梅子”的雅号。

® 宋代词人秦观。以文才称于当世,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多写柔情,亦有羁旅感伤之作。清新婉丽,优美谐畅,情韵兼胜。《满庭芳•山抹微云》是秦观“别情”词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也因此词被苏轼戏称为“山抹微云秦学士”、“山抹微云君”。

® 宋代词人宋祁。仁宗二年进士,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工部尚书。曾写作歌咏春光的名篇《木兰花》,中有千古名句“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因此而博得“红杏尚书”的雅号。

® 宋代鲍当善于写诗,曾作《孤雁诗》:“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雁进。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人们称他“鲍孤雁”。

® 宋代书法家米芾,一生爱墨宝爱字贴爱砚石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时人称之“米癫”。

® 宋代袁韶任临安太守,纠正许多冤案,社会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时人称他为“佛子”。

® 宋代刘少逸,十一岁时文章谈吐就非常精炼而敏捷,当时有“神童”之称。

® 宋代徐大正,有诗才,与秦观、苏轼等游,筑室于北山之下,时人称他为“北山学士”。

® 宋代雍存,隐居不仕,以读书自娱,居住在城南,号“南郭先生”;县境有座独山,有自号“独山翁”。

® 宋代苏云卿,在豫章东湖结庐而居,穿布衣着草鞋,以种菜自给,人称“苏翁”。

® 宋代潘閬,擅长作诗,因避祸到山谷寺中做和尚,自号“逍遥子”。

® 宋代鲁道宗曾任参知政事,以忠直闻名,因他的姓以“鱼”字为头,人称他为“鱼头参政”。

® 南宋末年的宰相贾似道,玩物丧志,无心治国,热衷于斗鸡走马,饮酒宿娼,还喜欢斗蟋蟀,经常和群妾一起趴在地上观蟋蟀相斗,并将所谓的经验写成一部《促织经》,时人称他“蟋蟀宰相”。

® 南宋文学家郑思肖原名某,元兵南下灭宋后,兹改名思肖。思肖者实为思赵宋王朝也。改名后,思肖隐居吴下,自称“三外野人”。

® 宋代诗僧如璧,名饶节,字德操,博学能文,尤长于诗,其中有“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的佳句,被人称为“倚松道人”。

® 元代诗人袁凯,工诗,有盛名,性诙谐,常背戴乌巾,倒骑黑牛,游行九峰间。尝在杨维桢座赋《白燕》诗,颇工丽,人因呼为“袁白燕”。

® 元代廉希宪喜读书,尤其精研《孟子》,忽必烈称他“廉孟子”。

® 明代诗人杨基,其写景诗作描写简练,具有自然韵味。因其写有《春草》一诗,人称其为“杨春草”。

® 明代陈谔,为顺天府尹,每入朝奏事,说话都很大声,皇帝常称他为“大声秀才”。

® 明代陈献章,学问渊博,授徒无数,教授学生学习要以自然为本,人称“白沙先生”。

® 明代御史冯恩,刚烈正直,人们赞叹他“铁膝、铁口、铁胆、铁骨”,称他为“四铁御史”。

® 明代王琎,任宁波知府,生活节俭,一日吃饭时,发现有一碗鱼羹,怒骂妻子忘记了过去的苦日子,立即撤去鱼羹并把它埋了,时人称他“埋羹太守”。

® 明代周新,官任御史,敢于对抗权贵,人称“冷面寒铁”。

® 明朝况钟,任苏州知府,惩治贪官,公正严明,人称“况青天”。

® 明代刘吉为丞相,生性奸诈,多次被人弹劾,但都安然无恙,人们因他耐弹,称他“刘棉花”。

® 明代叶宗行为钱塘县令,为官清廉,下饭常只有一盘咸鱼,时人称他“钱塘一叶清”。

® 明代的武将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等五人投靠魏忠贤,助纣为虐,被人称为“五彪”。

® 明代史忠,性格豪放,为人刚直,不避权贵,所居之楼叫“卧痴”,自号“痴翁”。

® 清代学者纪晓岚,才华出众,有“河间才子”的美誉。一生嗜吃猪肉,以及抽大烟。他的烟杆子特别长,烟袋子特别的大,时人称“纪大烟袋”。

®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特别仰慕文学家、书画家徐文长(字青藤),自称为“青藤门下走狗”。

® 清代济南诗人王苹的两首诗中分别有“乱泉声里才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和“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有人行”之佳句,被人称为“王黄叶”。

® 清代王士祯《蝶恋花·和漱玉词》有佳句:“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被人称为“王桐花”。

® 清代江西南昌知县石家绍,尽心民事,老百姓爱戴他,称他“石爹爹”。

古代名人名句(5)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⑴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赞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生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制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⑵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厉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看望真的老虎,经历了含辛茹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⑶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仗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⑷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⑸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奉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含辛茹苦,最终获得了渊博的医学和高超的医术。

古代名人名句(6)

古代名人读书故事

1: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2: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3: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4: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5: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於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於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6: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古代名人名句(7)

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

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刘勰佛殿借读: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现代名人读书的故事

鲁迅卖奖章

鲁迅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去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闻一多读书成瘾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在他结婚那天,家里张灯结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当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却找不到新郎了。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全神贯注地在读书。最后成为著名的爱国学者和诗人。

1914年12月的一场大火几乎完全毁灭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著明实验室,那上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研究试验室。损失超过二百万美元,但这座建筑物仅投保了二十三万八千美元,因为爱迪生原以为它是混凝土造的,不怕火。但悲剧却发生了,爱迪生一生的大部分心血都葬送在这场大火中,那个十二月之夜啊!

大火直冲天空,在现场周围的浓烟和崩出的瓦砾中,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尔斯发疯般地寻找他父亲。他终于找到他了,只见老父亲爱迪生镇定地立在大火面前,静静地望着大火中的实验室,面沉如水,若有所思,熊熊的火光映红了他的老脸,白发在寒风中飘扬。

我的心为老爸哭泣,为他流血。查尔斯后来回忆道,他已经67岁了,不再年轻了,但一切都被大火夺走了。当时他看我来了,就喊到:查尔斯,你妈妈在哪里?我告诉他我不清楚,他就乐呵呵地打趣:去找找。把她领过来看看火。她一辈子也看不到这么壮观的景象!

第二天早晨,爱迪生看着实验室的废墟说:这场大火好哇!我们所有的错误都被烧光了。感谢上帝,我们又可以重新开始喽!

就在火灾后的第三个星期,爱迪生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留声机。

古代名人名句7篇

https://m.sxqingyun.com/mingrenmingyan/83087/


推荐访问:古代名言警句大全 古代名人名句摘抄大全
    上一篇:古代名人名言励志大全摘抄6篇 下一篇:古代励志名人名言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